十二兽首铜像之谜
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是清乾隆时期,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而成的。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青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当年的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池两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个石座。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青铜生肖雕像高50公分,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刻画的清晰逼真,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郎世宁原本要建造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乾隆皇帝觉得这违背中国的伦理道德,所以勒令重新设计。第二次设计,便改为中国的十二生肖,每个生肖都穿着衣服,有对襟的服装也有斜襟的,有模有样地坐着:兔子摇着扇子、牛手里持拂尘、蛇在作揖、猴子手里拿着根棍棒可能是想证明自己是孙大圣的后代、怀抱小弓箭的猪……乾隆还是不满意,最终改为身躯为人形石雕却穿着袍服的十二生肖兽首造型。
当时还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没有一个工匠懂得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康熙时期造像尚多红铜,而乾隆时期造像几乎多用黄铜,铜质冶炼精致细密,造像器壁厚实严谨,触手感觉生硬干脆,分量沉重。
后来,郎世宁和众工匠查阅典籍,费时费力最终煅造而成,所用的铜,系专门为宫廷所炼制的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若用金属敲击,发声清脆悦耳,俨如铜铃。
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壮观,堪称计时、园林和雕塑中的奇观。
朗世宁运用从上到下的压差,把水压向远近各处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出水口。大水法的大喷泉水源就来自这里,同样海晏堂前石鱼嘴里吐出的水、每个时辰兽头里吐出的水,都是从这个水塔上压出来的。
而水塔里的水也是活水,活水来自各个水池,通过齿轮机械的提水装置,把水汲到水塔里,齿轮不停地运转,活水就会源源不断。这个庞大的机械装置就被笼罩在海晏堂后面的高大西式建筑里,外观石刻雕花,内里是一颗运转不停的“心脏”。
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各种水法建成后,这些汲水的机械设备只用了短短
十二兽首铜像之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