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硬膜外血肿的观察与护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硬膜外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关键词】硬膜外血肿;观察;护理
中国论文网/1/view-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7--01
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占颅内血肿25%-30%,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一般发生在着力点及其附近,经常伴有骨折。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硬膜外血肿按血肿发生部位分为幕上血肿和幕下血肿,幕上血肿出血源多为脑膜中动脉,其次为脑膜中静脉、静脉窦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颅后凹硬膜外血肿出血源多为静脉及板障血管破裂出血,有时为脑膜后动脉损伤所致[1]。硬膜外血肿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急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慢性硬膜外血肿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提高此病的救治水平与护士对患者的护理密切相关。现对于我科室2015年1月一2015年12月之间收住的52例硬膜外血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观察与护理体会如下:
:
一般资料:共52例患者,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17一72岁,平均45岁,平均住院日24天,22例行骨瓣开颅术,20例行钻孔置管引流术,10例保守治疗。
手术方法:22例患者中13例血肿定位准确行骨瓣开颅术,血肿腔血液吸净后直接接血肿腔引流管及引流袋,术毕回置骨瓣,其中9例患者颅骨粉碎性骨折,行骨窗开颅术;20钻孔置管引流术,按照CT片所示血肿最厚层面处行锥孔或钻孔,插入吸引针管或小引流管,排出部分血肿后再反复多次注入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并引流,3~6天左右CT复查血肿消失即可拔除引流管。
:
观察:
神志的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的改变是提示病情是否加重的关键。硬膜外血肿具有典型的昏迷―清醒―昏迷的过程(中间清醒期)。“中间清醒期”是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尤其是小儿、老年人因解剖生理特点,症状表现不典型,更应细致加以观察,不能把夜间昏迷加深误认为是“睡得很好”,耽误了继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2]。如伤后意识由昏迷转清醒,提示病情好转;如GCS评分减少或由意识尚清醒情况下出现大小便失禁或由烦躁状态下突然安静等,均提示患者病情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观察瞳孔的变化:瞳孔是反映颅内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观察瞳孔的大小、形态及对光反射的敏感度。当血肿不断增大引起小脑幕切迹受压及大脑后动脉及脑组织压迫动眼神经,将出现患侧瞳孔散大。
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是否出现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烦躁不安,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呕吐成喷射状。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即库欣(Cushing)三主征。严重颅内压升高者脉搏可在每分钟50次以下,呼吸每分钟l0次左右,收缩压可达24kPa(l80mmHg)以止,此为脑疝的先兆征象。
评估病人有无脑疝的诱发因素存在:如呼吸迟梗阻、尿潴留、便秘、剧烈咳嗽、癫痫发作等可诱发脑疝形成。
护理:

浅谈硬膜外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qingyong11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