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游隙的选择与调整
摘要:滚动轴承游隙的选择与调整是滚动轴承装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轴承旋转精度和承载能力、降低传动系统振动和噪声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可以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和旋转精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中国论文网/1/view-
关键词:滚动轴承游隙调整预紧工艺
在无载荷的情况下,轴承内、外滚道间所能移动的最大距离即为轴承的游隙。作径向移动的为径向游隙,作轴向移动的为轴向游隙。能够准确把握游隙调整和预紧工艺,并在装配过程中正确运用,是轴承装配工作质量的保证。滚动轴承装配时,其游隙范围要适当。如果游隙过大,��减少同时承受载荷的滚动体的数量,增大单个滚动体承受载荷,大大降低轴承承载能力,从而降低轴承的旋转精度,增大震动和噪音,缩短使用寿命;如果游隙过小,会增大摩擦力,引起轴承发热,加剧磨损,甚至使轴承在运转中发生咬死现象,同样缩短使用寿命。因此,滚动轴承在装配时需严格控制和调整游隙大小。[1]
一、滚动轴承游隙的选择
轴承游隙对轴承寿命、温升、噪音等有很大影响,因此,需根据工作条件和使用性能要求选取合适的游隙。轴承的游隙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他们分别表示一个套固定,另一个套沿径向和轴向由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位移量。轴承的径向游隙,包括轴承安装前自由状态下的原始游隙、装入主轴及轴承座后的装配游隙、工作时在载荷作用下形成的工作游隙。对于球轴承,最适宜的工作游隙接近零;对于滚子轴承,可保持少量的工作游隙。在要求支撑刚性良好的部件中,轴承应有一定数值的预紧。这是轴承径向游隙的确定原则。国标GB4604-93中,滚动轴承径向游隙共分5组,游隙值依次由小到大,其中0组为标准游隙。在高温、高速、低噪音、低摩擦等特殊条件下工作的轴承宜选用较大的径向游隙;对于精密主轴用轴承宜选用较小的径向游隙。需要注意的是,轴承装机后的工作游隙要比安装前的原始游隙小,因为轴承要承受一定的负荷旋转,还有轴承配合和负载产生的弹性变形量。[2]
对于向心推力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通常以面对面或背靠背的方式安装,以某一个轴承圈的轴向位置来决定内部游隙或预压。从零间隙状况开始,通过调整轴承外圈上垫片的厚度或旋松或旋紧轴上的背母,可获得指定的游隙。这类轴承的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关系,满足其中一个值就足够了。
选择轴承游隙时,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如载荷、温度、转速等;
,如旋转精度、摩擦力矩、震动与噪声等;
,导致轴承游隙减少;
,内外套圈的温度差导致轴承游隙减少;
,导致轴承游隙减小或增大;
,深沟球轴承需要承受较大轴向负荷或需改善调心性能,要求提高极限转速和降低轴承摩擦力矩等场合;
,则应选用辅助组游隙。大游隙辅助组适用于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采用过盈配合,小游隙辅助组适用于要求较高的旋转精度,需严格控制外壳孔的轴向位移,以及需减少振动和噪声的场合。
二、滚动轴承游隙的调整
滚动轴承的游隙,分可调和不可调。除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球轴承和推力
滚动轴承游隙的选择与调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