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记者了,我们该干点啥呢? .doc不当记者了,我们该干点啥呢?
“无休止的拉广告,无休止的跑发行,无休止的写软文,就是不能好好写一篇新闻。媒体之大,容不下一张纯净的书桌。心已灰,意已冷,我走了!”昨天,一位我十分熟悉的,从事过十多年新闻工作的优秀媒体同行,在他的微信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挥一挥衣袖,作别报社的油墨,不带走一片报纸,走了,一身轻松,毫无眷恋。今天,我的朋友圈又被一条《腾讯总编:报纸将死,多数媒体人将在2017到2018年下岗》刷屏,这让不少本已心塞的媒体人心里再添一把堵。其实,作为媒体中人,不用别人说,我们心里也清楚得很,即使报纸不死,也活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尊严全无。报纸要死,记者还没死,记者没死,就得吃饭,要有饭吃,就得挣钱。于是,这两年,记者转型一时间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至于当初说好的新闻理想呢,哪凉快哪待着去吧!五年前,假如有人对一个记者说:“你好有新闻理想啊!”这个记者会立刻眉开眼笑,职业自豪感立马飙升38个百分点。现在呢,你如果再对一个记者说:“你好有新闻理想呀!”这个记者顿时羞愤难当:“你才有新闻理想呢!你全家都有新闻理想!”嗯,嗯,这年头,“新闻理想”一词,也被糟蹋得和“校长”一词一样,成为一句戳骂人的话。在中者,是越老越吃香,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者,还活跃在采访第一线。一个媒体里如果有几个奶奶大爷级的记者,那可真得当活菩萨供起来,宝贝啊!但是在者混到三四十岁的年纪,还没混成个二大王三大王什么的,还是一个天天巡山的小钻风,那就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于是,很多混到三四十岁的小钻风,就会开始考虑转型。更何况,这几年纸媒形势江河日下,转型更是摆在许多小钻风面前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记者来说,要想转型,又何其容易!绝大多数记者,毕竟并不像张泉灵、郎永淳那样有着如日中天的知名度,不能像他们一样转得潇潇洒洒,华华丽丽。不当记者了,干点啥好呢?这几年,在我所熟悉的媒体朋友中,转型者不下十几人。他们转型的路子,不外乎这么几种——记者的特长,在于能写几下子,虽然我一直认为靠写东西混饭吃,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但关键时刻,写东西还是能混口残羹剩饭填填肚子的,运气好的话,还能混口肉吃。前些年搞新闻吃香,国内各大高校大跃进办新闻专业,连农业大学都不甘落后的时候,新闻师资紧缺,一个朋友适时跳槽进了高校当老师,现在混成了副教授,不吹风不淋雨不晒烈日的,舒舒服服。随着媒体环境的改变,近年来,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重视新闻宣传,尤其对有新闻从业经历的人情有独钟。我有两个朋友,就在前几年考进了一个县区的新闻中心,有一个现在还混了个小头目,有一次我去采访,他还请我在食堂吃了个工作餐。还有两个朋友,进了两家大型房产企业当副总,专事媒体公关宣传。虽然这两年房地产的日子也和纸媒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23一样同属难兄难弟,但前几年红火的时候,这俩哥们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就在
趟在家里吃了十年,也没问题。有一个朋友,前些年曾经做了一起轰动国内外的重大食品质量问题报道,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可就在他名气如日中天时,他却退出江湖,挥别媒体,开办起了自己的传媒公司,现在据说身家不低。他刚辞职时候,我不解,他对我说:“别看现在报纸日子过得还可以,你过几年再看,一夜之间就没饭吃
不当记者了,我们该干点啥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