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无衣》
班级: 姓名: 编辑:范凯审查:李锐
【学习目标】
1、理解“赋”重章叠唱、一咏三叹的特点。
2、了解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体会他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愤怒之情。
3、《无衣》是一首秦国的军中歌谣,体会诗歌如何表现士兵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
掌握“赋”重章叠唱、一咏三叹的用法。
【学习难点】
体会《无衣》是如何表现士兵的爱国精神的。
【学习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点拨
【知识链接】
简介《伐檀》
这是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你一言我一语发出了责问的呼声。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
《无衣》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王举室东迁。这是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字注音
廛( )穑( ) 囷( ) 鹑( ) 飧( ) 漘( )
貆( )裳( ) 戟( )
(二)词汇掌握
寘之河之干兮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脩我戈矛
干: 稼: 穑: 胡:
衣: 裳: 袍: 泽:
二、具体研讨
《伐檀》《无衣》重章叠唱、一咏三叹的作用。
《伐檀》:
《无衣》:
《伐檀》画插图,请用几句话将图面介绍出来。
3.《无衣》的主题思想?
【布置作业】
默写《伐檀》《无衣》
【课外拓展】
贬词误用褒义:
: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
39伐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