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凡教育学科教师讲义
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 副校长/组长签字: 签字日期:
学员编号: 年级:八年级(上) 课时数:3
学员姓名:王禹勋辅导科目: 物理学科教师:刘志超
课题
光现象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4年11月15日(周六)下午1:00——3:00
教学目的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
理解、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理解、掌握光的折射特点;
了解光的色散。
重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特点;
难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平面镜成虚像;
【考纲说明】
考点
题型
分值
光的直线传播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光的反射
作图题或实验探究题
6分
平面镜成像
作图题或实验探究题
6分
光的反射
选择题或填空题或作图题
3分
光的色散
选择题或填空题
3分
【趣味链接】
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云霞,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色彩,我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开始了我们美好的一天。
傍晚,华灯齐放,灯火辉煌,城市的霓虹灯,乡村田野的萤火虫,点缀着我们美好的夜晚。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我们一起揭开光的神秘面纱,探讨光带给我们的美妙世界吧!
【知识梳理】
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
1、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即c =
。
(注: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是建立的一种理想物理模型。)
光的反射:
(1)、关于光的反射的几个概念:
(2)、光的反射定律:
①、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②、异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
③、等角: 角等于入射角。
(3)、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4)、反射种类: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图形
不同点
反射面是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
反射面粗糙不平,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
共同点
每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定律
应用或危害
会造成“光污染”
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虚实:成的像为。
(2)、等大:像和物的大小。
(3)、等距: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垂直。
(5)、对称: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平面镜的应用:
(1)、潜望镜:由两块平面镜组成。
(2)、塔式太阳能发电:利用平面镜反射将太阳光会聚。
(注: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①、实像是实际光线的交点,可用光屏承接;
②、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用光屏承接。)
三、光的折射:
1、关于光的折射的概念:
2、光的折射规律:
(1)、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
(2)、异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
(3)、角不等。
①、定性:a、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时,
折射角≤入射角;
b、当光从水、玻璃等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
折射角≥入射角。
②、变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4)、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可逆性: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注: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条件: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只发生反射;当光照射到透明物体的表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将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2、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3、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①、特点: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即热作用越强。
②、应用:遥控、红外线夜视仪、诊断疾病等。
(2)、紫外线:
①、特点:灭菌、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
②、应用:医用、钞票防伪标识。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①、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则发生反射现象;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则发生折射现象。
解答:解:A、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B、水中的笔向上翘起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C、屏幕上的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所以该选项正确。
D、眼睛被放大镜放大属于光的
刘志超-20141115-王禹勋-光现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