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乙己》教学案例.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孔乙己》教学案例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科:初三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3)标出自然段序号。
(4)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物,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手法。
二、教学课题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和整个世态炎凉,揭露了被封建科举制度和文化教育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角度看,小说则表现了作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1、学会本课11个难字,正确理解“阔绰、君子固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4、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材分析
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抱负。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知识目标:
理解并积累“颓唐、阔绰、间或、蘸酒、羼水、置辩”等词语。
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写作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服饰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的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次领会小说蕴含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学过的《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社会末知识分子的心态。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课文
大凡读过

《孔乙己》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