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的屈辱
于立仁
课程解析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魏羽辰,焦翕然,肖萧,胡禧童
圆明园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其实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园内,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而且水域辽阔,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圆明园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视频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国宝,也被帝国主义者掠夺了,大家可以举几个例子喔!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魏羽辰,
焦翕然,
肖萧,
胡禧童
1937年南京大屠杀
不能忘记的屈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