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理论(大纲).doc第一编
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画论
概述
西方论画的历史,发端于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古希腊艺术的繁荣时期,艺术史上称为“古典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雕刻家和画家,雕刻家有米隆、菲狄亚斯、波利克莱托斯、普拉克西特列斯、阿尔卡姆内斯、斯珂帕斯、里西普斯等,画家有帕拉西俄斯、普洛托格尼斯、波吕格诺托斯、宙克西斯、欧法刺诺、阿伊提翁、欧蓬波斯、阿佩莱斯等。他们创作出大量的完美的艺术作品,这就自然会引起当时的思想家、理论家的关注和研究。不过,他们的著作中的论画部分,大多只是片言只语,或者以绘画为例来论证哲理,还不具有系统的绘画理论。据说德谟克利特曾著有《论画》一篇,惜久已失传。至于古希腊艺术的创造者们,当时的雕刻家和画家们,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绘画或雕塑的理论。只能从古罗马普林尼的著作中得知,他们中有些人写过绘画知识方面的书,但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前就失传了。
古希腊画论是在古希腊艺术繁荣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能不受到古希腊艺术实践的局限,同时也不能不受到古希腊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古希腊画论首先受到当时流行的“模仿”论的重大影响,或者可以说它本身就是“模仿”论的一部分。古希腊人把医药、耕作、骑射、手工业之类,与生产技术有密切联系的人工创造,都泛称为艺术。同时又把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等称为“模仿的艺术”。在他们看来,模仿是它们的共同特征。他们常常以绘画和雕刻为例来论证艺术是一种模仿,认为绘画和雕刻具有模仿特征是最显而易见的。早在公元前6世纪末期,诗人、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可是假如牛、[马]和狮子有手,并且能够象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它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会画出和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会画出和塑出狮形的神像了。”不言而喻,在色诺芬尼看来,人是模仿人自己的模样画出和塑出神像来的。随后,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确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说法。他认为绘画、音乐、诗等艺术,都用各自的媒介和方式来模仿自然。他说:“绘画混合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颜料,描绘出酷似原物的形象。”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这里最早使用的“形象”一词,是专指绘画的模仿方式而言的,它具有形似的特征。只是到了后来,“形象”一词才被广泛地使用于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其他艺术,用来表明一切艺术所共同的反映现实的方式。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也曾谈到艺术的模仿问题。不过他只是从艺术起源的角度,谈到音乐起源于人类对天鹅、黄莺等会歌唱的鸟的模仿。
最早对绘画和雕刻作比较深入讨论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他主要生活于古典时期的盛期,即古希腊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像由呆板的正面式发展到表现人物的动作和精神,绘画也开始重视表现人物的精神。这就为理论总结提供了实践经验。苏格拉底出身于一个石匠家庭(或说雕刻匠家庭,实则当时的雕刻匠也即石匠),少年时期曾学过石匠手艺和雕刻技艺,据说雅典城堡上的一些雕像是他的作品。因此,苏格拉底有可能比前人更为具体、深入地探讨绘画和雕刻的创作问题。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所著《回忆录》中记载了苏格拉底同画家帕拉西俄斯和雕刻家克勒同讨论绘画和雕刻的创作问题所发表的见解。苏格拉底首先提出:绘画用颜色
模仿可见物的外形,准确地再现它们;雕刻则模仿人体的姿势,塑造出真实生动的形象。在这里,苏格拉底第一次把“塑造”一词用于雕刻。当然,绘画和雕刻并不只限于模仿物体外形或人体姿势。因此,苏格拉底又提出:绘画和雕刻应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虽然人的精神既没有比例,又没有颜色,也没有其他可以模仿的品质,而且是不可眼见的,但是人的内心活动一定会表现在他的神色和姿势上。因此,绘画通过描绘人的神色和姿势,就能够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最后,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说:”绘画的任务——表现活生生的人的精神与他们最内在的东西。”“一个雕像应该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有人认为苏格拉底的这一见解,可能得自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启发,不过应该看到,更为重要的还是当时的绘画和雕刻的创作提供了经验,使他有可能作出这样的理论总结。苏格拉底的这一见解,是对“模仿”论的重大突破,应该说这是西方画论中最早的“传神”论。
苏格拉底对当时的绘画和雕刻的创作经验的另一个重要总结是,他提出了塑造形象的方法。他说:“在塑造优
西方绘画理论(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