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我是个配角
政治课上。
中国论文网/9/view-
屏幕缓缓放下,我看清了老师要讲的内容――百善孝为先。孝?我应该算孝吧?至少我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但屏幕上的问题,却仿佛在质疑我的想法:
1. 你与父母顶过嘴吗?
2. 你与父母分享你的生活吗?
3. 你在空闲时陪伴父母吗?
4. 父母说的你都做到了吗?
5. 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
这种问题,从小到大我不知看过多少遍,比起数学题,这些太容易回答了,对我而言那就是爱的判断题。我所选的答案,不过是为我加一个“孝”的光环。可到了第五道题,我愣住了,爱的判断题恍惚间变成了爱的简答题。它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却让我望而却步了。
大家开始热烈地发言,从父母的唠叨一直谈到父母为他们做饭,送他们上学,一瞬间大家全部成了一个个演说家。我却突然感到无话可说,我怎么会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
�榱瞬蝗么蠹曳⑾治业囊煅�,我也假装参加讨论。与此同时,我偷偷翻开作文本,希望在上面能找到父母对我的关爱,但我失望了。那上面的父母,真的是我的父母吗?我看着作文本上大大小小的事例,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我在作文本上说,我的母亲在雪天为我送书,雪把她的头发染白了;我说,父亲冒雨为我送伞,雨水将他冲刷得越发苍老。但,这不是我的父母,这是从小到大老师教给我的标准化父母的定义,我将它视作爱的公式,循章计算出来的目的只是为得到高的分数。为了一个好分数,我不惜将父母变老几十岁!
讨论还在继续,我只是一个听客。我发现他们每一位父母都是那么完美,仿佛360度无死角,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动人,让我感动到怀疑,这样的父母,是否出自小说,好到那样不真实。曾经从我笔下写出来的父母,也是如此吧?
我努力地回想,想要找出一个动人的故事,但我只想到在我做作业时,母亲在拖地,她拖了所有房间,却唯独没有拖书房,因为我在那里看书。在我吃饭时,父亲最爱吃鱼头,而母亲最爱吃鱼尾,大大的鱼身剩给了我。妈妈一直唠叨我爱吃小零食,那一天却看见,父亲在我的书桌上放了“不小心”多买的零食……而他们,又“不小心”少吃了多少生日蛋糕,少吹了多少生日蜡烛?
在讨论中,我才发现往日伶牙俐齿的我
那次,我是个配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