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炕围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摘要:笔者从文化品格、艺术形式、设计构思三个角度对山西炕围画艺术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研究,旨在更清晰地把握民间传统艺术延续和发展的脉络,更清楚地理解山西炕围画艺术的独特性和艺术高度,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扬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而引申出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个性这一重要时代话题。
关键词:文化品格;艺术形式;设计构思;民间艺术;文化个性
炕围画是山西农村广为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与民间习俗密切相连,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农村百姓的喜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山西民间的炕围画艺术丰富多彩,成为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只奇葩。炕围画作为山西地方文化中一支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形式,是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的复合体。1 山西炕围画的文化品格
山西炕围画艺术的主要成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中特殊的构图程式、色彩与纹样属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匠师薪火相传的技艺则属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传统炕围画是昔日生活环境和民俗的载体,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深受百姓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其考究的绘画工艺、丰富的艺术语言、独特的构图规律,至今为世人所慨叹。
作为具有极强地域特色的炕围画艺术,它的继承和发展与山西的民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源远流长的山西炕围画既继承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和传统的工艺,又发展了它的题材内容和制作工艺。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处处表达出作者和主人对幸福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切都在不同的民俗活动中得以更好地发挥。因此,炕围画的继承与发展是以社会的深层文化理念为基础,建立在一定的民俗基础上的,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新的民俗生活不断给其增加新的内容,也自然会折射出人们对生活、对生命新的认识和期望。
2 山西炕围画的艺术形式
山西作为古中原地区,地面建筑保存甚多,相伴随的建筑彩绘人才辈出,众多擅长宫廷、庙宇、亭台楼阁彩绘的画匠,把自己熟悉的图案、掌握的技巧,引入到民间炕围画中,极大地丰富了炕围画的艺术表现力。彩绘艺术对炕围画的影响非常大,我们通过古建筑上的彩绘就可以联想到炕围画中的好多影子。民间木版年画曾在山西城乡盛行,木版雕刻技术的普及使各种画谱刊印流传,为民间炕围画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蓝本”。炕围画作为一种装饰艺术来美化居家环境,使得居住空间产生丰富的效果,构图华美、节奏明快、图案优美。
晋北炕围画的艺术特色
据传山西炕围画起源于宋代初期,起初晋北一带农民只是在条形纸上用两种简单色彩绘制图画张贴在炕的周围,并设法涂上一层保护层。后来绘画技巧渐渐完美,乡下便有了一些专门从事炕围画创作的画匠,寻工揽活。农家人每当建盖新房,在砌好大炕之后,即请来画匠在炕面上方约80厘米以内的墙壁上绘制图画,炕围画由此发展起来。
忻州一带的炕围画,一般由花边、画空子、锅台画、灶画四部分组成。花边有“云边子”,“工字边”、“竹节边”、“福寿字边”、“松竹梅兰
”、“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万字不断头”等。俗称“花边一半工”,所以民间艺人十分重视花边图案上的对称,线条上的穿插变化和色调的对比,工艺极其精致。画空子居于上下边之间,有“扇子空”,“菱形空”,“圆形空”,“长方口空”等形式,“空”中有戏曲人物画,历史人物画,蔬果花鸟画,山水风景画等。“锅台画”是炕围画中面积最大且最突出醒目的一块地方,大
山西炕围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