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讲义
【课程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解析: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战东北是英明决策,有利于掌控战争的全局。
淮海战役直接威胁到了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渡江战役直捣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比较分析国共两党军队强弱的发展变化,得出国民党政权覆灭和解放战争迅速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综合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对教材、教学环境、学生学情等因素的分析,充分利用可开发的资源,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辽沈战役小组、淮海战役小组、平津战役小组、渡江战役小组),分别准备各路野战军的资料,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个人展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感受共产党的聪明智慧和英明决策,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培养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战东北是英明决策,有利于掌控战争的全局;淮海战役直接威胁到了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渡江战役直捣南京,国民党统治覆灭。人民解放战争以胜利而告终。
本课重点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本课难点
中国共产党迅速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讲述的是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解放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所以应该能够做到根据教学的安排进行教学准备,如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历史资料并可以进行总结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对照三大战役空白图,根据所学分析1948年9月之前内战形势的发展和敌我军队力量的对比,说明国民党在解放军的连续打击下,士气低落,兵力锐减,其主要兵力被解放军分割在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失去了完整的防御战线。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探究: 请辽沈战役小组同学指出东北的地理位置,然后阅读思考:首战东北的智慧所在?同时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再由一名同学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做补充,另三组同学可以提出异议。
八年级历史国民党政权的崩溃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