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陈展大纲
前言
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有展厅3座,依次为河西厅、古浪厅和革命文物展览厅,展室面积600平方米,设计制作展柜42个,。三座展厅分别陈列大型展览《血沃河西》、《鏖战古浪》及革命文物遗物。古浪厅、河西厅和文物展厅,共有展板66块,屏风3幅,,图片资料337幅,展出研究西路军军事、历史的书籍338本,国家领导题词15幅,纪念馆古浪厅配置15M2沙盘一幅,文物展厅现存革命文物649件,其中一级3件,二级39件,三级76件,一般革命文物531件。初次展出革命文物216件,陆续展出革命文物433件。
一、历史沿革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5军、9军、30军及总部直属部队共21800多名将士,于是年10月24日起西渡黄河后组成西路军。11月9日,西路军分左右两翼向古浪挺进。作为右翼的30军、5军同总部由景泰一条山等地经古浪县新堡子、马家磨河、在大靖宿营,并于12日晚攻占土门后,一面驻扎休整、补充给养,一面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与凉州马步青谈判,借道西进,过武威向永昌开拔。作为左翼的9军由军长孙玉清和政委陈海松率7000多人,从景泰镇虏堡出发,经古浪县南部山区的甘沟、乱泉子,突破马元海防线,11日至12日,在干柴洼(今干城乡)与国民党马元海、马彪旅激战两天,突出重围,13日横梁山狙击战后,14日拂晓进驻古浪县城,25师布防城西南方面,
27师布防城东北方面,县城内由直属部队构筑工事。驻古浪县城红军与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部浴血奋战四昼夜,歼敌2000多名,然自身亦损失惨重,伤亡2000余人,于18日在30军268团的接应下撤离县城。古浪三战,9军伤亡2400多名,军参谋长陈佰稚、25师师长王海清、27师政委易汉文等军、师、团级干部二十多名壮烈牺牲,长眠于古浪大地。
古浪诸战尤其是古浪县城攻守战,是红军西渡黄河后规模最大的战役,红军牺牲在古浪的将士人数之多,足以证明其战斗之激烈,战况之惨烈。古浪战役的失利,使9军战斗力减半,西路军三折其一,成为西路军兵殇河西悲壮征程的转折点。红军西路军西征虽然失败了,但他们以实际行动(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宣传了党和红军的抗日主张)在甘肃河西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用血肉之躯坚决执行中央和中革军委的战略部署,策应了河东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的战略行动,配合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路军以对党和革命的赤胆忠心,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革命气节,不怕艰险的顽强毅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惨烈的悲壮篇章。
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时,一大批革命先烈和先辈,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李卓然、王树声、程世才、董振堂、陈海松、孙玉清等曾在古浪留下了战斗足迹和感人的事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遗产,也为古浪人民留下了深厚而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
二、展厅布置
(一)纪念馆第一展厅:“河西厅”
陈列大型展览“血沃河西”,有展板33 块,配置展柜12个,展线长度 65 米。附配图片65张。
1、展板内容简介:
①血沃河西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9军、30军、5军及直属部队奉中革军委命令,西渡黄河,执行旨在打通与苏联联系,解决军事物资援助和战略依托问题的宁夏战役计划。这是中央通过1年时间酝酿,并经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意的一次军事战略行动。由于战局变化,宁夏战役计划已无实现之可能,过河红军又按中央指示组成西路军,转赴河西,承担在甘北建立根据地并接通“远方”(苏联)的任务。西路军21800多名将士,面对国民党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等部12万余敌人的围追堵截,历时5个多月,纵横千余里,与敌激战80余次,歼敌25000余人。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用血肉之躯坚决地执行了党中央和军委的战略部署,策应了河东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的战略行动,配合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路军因孤军深入、缺粮少弹、寡不敌众、任务多变等因素,在河西走廊几乎全军覆灭,其惊心动魄和惨烈悲壮的程度,在中国革命史上实属罕见。除437人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到达新疆外,其余7000多人阵亡,近万人被俘(被俘者中有5600多人惨遭杀害,4000多人经营救回到延安),1600多人流落甘肃河西走廊和青海等地,3200多人历尽艰辛,分别回到家乡鄂豫皖川。
西路军以对党和革命的赤胆忠心,用百折不挠的革命气节,不怕艰险的顽强毅力,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惨烈的悲壮篇章!
中国工农红
西路军古浪烈士陵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