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嬴自刭缘由探微
摘要:侯嬴为信陵君谋划“窃符救赵”后自刭,是他的果敢立断和政治远谋,改变了历史走向,保住了处于危难当中的赵国和魏国,成为千古闻名的高士。古往今来,对侯嬴自刭的缘由众说纷纭,本文梳理各方缘由,并论证较为合理的观点。
关键词:侯嬴自刭;窃符救赵;魏公子列传
战国时期,“士”成为政治上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社会群体,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学士,如孟子、荀子等;策士,如张仪、蔺相如等;侠士,如侯嬴、毛遂等。为报答公子,他们各显才能,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连年混战,各国对人才的需要极度膨胀,除了军功制,养士制也是招贤纳士的主要途径。贾谊《过秦论》:“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子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战》中为他们留有不少篇幅。其中,《史记?魏公子列传》以“窃符救赵”为核心事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魏公子、侯嬴、朱亥等人物形象。
一、从文本细节看人物
侯嬴是魏国国都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年逾七十,家境贫寒,地位低下,一直不得志。后来,信陵君得知他的贤能,便
“往请,欲厚遗之。”起初,侯嬴不受;于是信陵君“置酒大会宾客”,并“从车骑,虚左”,亲自到侯生家中迎接他,大有刘备“三顾茅庐”之诚意。侯嬴多次“为难”公子――坐上座,让信陵君驾车到集市等,信陵君“色终不变”,表现得十分谦恭。这可以看出信陵君出于真心求贤若渴的一面。也正是因为如此,侯嬴才愿意真正成为信陵君的门客,愿意为信陵君谋划、献计。
魏安?王二十年(前257),秦昭王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欲进兵围攻邯郸。赵国和魏国唇齿相依,若是赵国被攻陷,魏国也是迟早要落入秦国的虎牙之中。但是魏王忌惮秦王,保持观望的态度。这时,赵原君以“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游说信陵君出兵救赵。果真,信陵君“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他向来仁爱宽厚,无法置他姐姐的安危于度外。于是要带上他所有的门客,前往赵国。
信陵君过夷门,遇到侯嬴,向侯嬴告辞。起初,侯嬴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信陵君折回。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侯嬴对信陵君的个性以及此时形势洞若观火,能推测信陵君的行为,这体现出侯嬴的智慧和远谋。
当侯嬴提到将军晋鄙不听从命令,则让朱亥杀晋鄙的时候,“公子泣”。公子曰:“晋鄙????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司马迁通过这一细节,向读者展示了信陵君仁爱宽厚的一面,也意味着此时的信陵君决心不足。
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依据侯嬴的说法,他的自刭是为了“送公子”,鼓足了信陵君的士气,让公子下定决心去救赵。侯嬴自刭的缘由,引起了无数读者的思考,大致观点有四种。
二、自刭缘由梳理与探微
李贽《藏书》:“侯生以死激朱亥而晋鄙椎。何者?……朱亥于公子亦无深交之分也。故侯生死而朱亥决矣。”
激励说的观点是,侯嬴自刭是为了激励朱亥,帮助信陵君完成救赵大事。
侯嬴嘱咐信陵君,若是晋鄙不肯,便让朱亥杀之。“公子泣”,信陵
侯嬴自刭缘由探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