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小组:李雅慧、胡亚男、杨恬恬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
前言
从上个世纪末兴起的韩国电影振兴的潮汐在21世纪前期仍然汹涌澎湃。2002年《亚洲周刊》称韩国电影成为了亚洲影响最大的民族电影。而青春爱情电影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创作类型,在数量和票房上都占据了重要位置。同时,此类电影在艺术风格上也不断开拓,用国际化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在影评界也有不错的反响。
综述
首先对爱情电影的含义做一界定。郝建在《影视类型学》中将“爱情电影”定义为:“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并以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直至恋人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结局为叙事线索的类型电影。韩国青春爱情影片大多走的是类型化和艺术化相融合的道路按情节设置的突显程度将青春爱情片分为情节剧化的爱情片和非情节剧化的爱情片。
《上网》
《一天》
我的野蛮女友
情节剧化爱情
《八月照相馆》
《春逝》
非情节剧化爱情片
文献分类
对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分析散见于三类文献中。
一类是对韩国电影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的论文。
,其论述的重点在于韩国电影的产业运作和政策环境.
第三类则是对具体电影作品的专门分析.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
1、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起源和初步发展
2、20世纪80年代现代青春爱情电影呈现“雏型”
3、20世纪90年代:青春爱情片的兴盛
4、21世纪初:融合和开拓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1、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起源和初步发展
从题材内容来看,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韩国言情片。如金幽影导演的描写音乐青年浪漫生活的《恋爱颂》(1939)。但当时的言情电影大多具有强烈的悲剧意味(被称为“新派性”爱情片)。
恋爱颂
金幽影
70年代由于军事政权的电影检查制度的实施,现实主义影片减少,青春片却大量涌现。代表作有:李长镐导演的《星星的故乡》(1974)、李晚熙导演的《太阳般的少女》(1974)等。70年代末,青春片的观众层越来越年轻,像文如松导演的《真的、真的我爱你》(1976)、石来明导演的《想上高中》(1976) 等都是围绕学校和家庭描写十几岁的学生间朦胧的爱恋。
韩国青春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1、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起源和初步发展
星星的故乡
太阳般的少女
真的,真的我爱你
改·韩国青春爱情电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