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的题画诗
摘要:题画诗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北宋时期的苏轼创作了102题157首题画诗。通过这些题画诗,他不仅真实地展现出自己的人生体现和内心的真挚情感,还表现出理论上的真知灼见。
关键词:苏轼题画诗诗画理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题画诗作为中国诗歌的一部分,因特殊的艺术形式使中国诗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北宋时期的苏轼以其高超的诗歌、书法、绘画才能写了很多的题画诗,在题画诗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在品味文学语言的同时,还可以领悟到文字所承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文大辞典》第十册第五十五页中有“题画”条目,意思是“题诗文于山水画面也。”也就是说,题画诗是指画家或者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所感而作之诗。有画家本人写的题画诗,也有其他人为画家的画写的题画诗;有画面题诗,也有画外题诗。广义的题画诗,除指题在画上的诗外,还包括咏画论画赞画诗。狭义的题画诗则是专指画家在画幅完成之后、抒发画中意境所赋、题写在画幅上的诗作。关于画和诗的理解,宗白华指出:“在画幅上题诗、写字,藉书法以点醒画中的笔法,藉诗句以衬出画中意境,而并不觉其破坏画景(在西洋画上题句即破坏其写实幻境),这又是中国画可注意的特色。
”这些题画诗使诗和画相互融通,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诗情画意相映成趣。好的画,也大都蕴含着美的诗情,好的诗大都呈现出美的画意。画面形象引起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诗人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冲动被激发出来。当诗人从画面中得到的感受和自己内心的情感相通的时候,诗人就借画吟咏性情,于是题画诗便应运而生。
北宋时期,文学与绘画之所以如此繁荣,与统治者“重文抑武”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加上多元文化的提倡。许多大家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宋代题画诗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使题画诗经历了六朝的滥觞,在北宋这一时代兴盛起来。
题画诗的历史源远流长,清代王士祯《蚕尾集》云:“……六朝已来题画诗绝罕见,盛唐如李太白辈,间一为之,拙劣不工。……杜子美始创为画松、画马、画鹰、画山水诸大篇,搜奇抉奥,笔补造化。……子美创始之功伟矣。”从方薰的说法我们可以看出,题画诗成熟于北宋,苏轼的题画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对后世题画诗的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北宋的诗人中,苏轼的题画诗题材丰富,数量很多,据清代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统计苏轼题画诗共有102题157首,按所题的对象,有自题其画和题他人之画两类:其间涉及到诸多历代画家,如王维、阎立本、吴道子、韩干等等。按所题的画科,可分为人事类、山水类和虫鱼鸟兽花类。如《王维吴道子画》、《书摩洁蓝田烟雨图》、《王晋卿所藏著色山水二首》、《题文与可墨竹》、《风竹》等。苏轼写题画诗,绝非为题画而题画,而是借题画抒情言志,表达自己的性情和对于社会人生的体验和思考。
苏轼的题画诗内容十分广泛,可谓是宋代题画诗中的奇葩,除了抒情言志的作品外,还有表达诗人对文艺问题真知灼见的作品,值得我们重视。这些作品形象地体现了他的诗论、画论、美学理论。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他们改变了中国绘画的画风,开创了一个绘画的新时代,同时也转变了自古以来的绘画形神观念。
第一,苏轼在题画诗中谈到了形似和神似的关系。
形似是中国画
浅析苏轼的题画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