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的家乡在哪里》
居峪小学王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学情分析
随着小学中年级学生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让学生在学习社区知识的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本话题教学的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他们还没有构建起一个较为全面或具体的家乡乃至祖国的意识,对于家乡的概念是简单而又模糊的。教师要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认识家乡、探究家乡、分析家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购建的一个阶段,而对这一话题的展开,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时候,也应遵循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了解与湖北省相邻的省份及它们的方位。教学难点是: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位。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话题的教学中,涉及到地理教学的知识点,教师应该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位,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不要生硬的进行讲解。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仅能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还认识到了地图所包含宽泛的知识,这些知识成为认识家乡了解家乡的拐杖和载体,从而,更是在诸多活动中激起学生爱家乡的真挚情感,激励他们要付之于行动,使他们更加想了解家乡最终会为之自豪,完成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使教育教学落到实处,最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是最能体现相关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课程的特点,在设计时,注重了将有关的地理常识和热爱家乡的教育相结合,将地理常识融合在热爱家乡的教育之中,努力让这些知识为学生的品德教育服务。这节课,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了解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学习的兴趣;在交流、参与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方向、认识简单的图例,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识看地图的能力。
2、行为与习惯目标:培养孩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图的认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对家乡的感性认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孩子探寻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初看地图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走进版图。
兴趣是开发潜能的钥匙,上课伊始,我播放《汉江情怀》这首歌曲,将孩子带入家乡美丽的风景之中,让孩子们欣赏后猜出这碧蓝的江汉之滨就是我们可爱的家乡---郧县。接着我又创设情境:有一批外地的游客看到这些美丽的风景图片,也想来我们家乡郧县观光旅游,你们愿意为他们当导游吗?随即招聘一批小导游,并激发他们:想做一名优秀的导游可不容易,必须要对家乡、对祖国的版图有充分的了解。可是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我们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