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制品加工技术
农历的九月初八,天蒙蒙亮,位于黄河入海口的码头乡便热闹起来,道路两旁的空地上,摆满了细密而精致的苇席。十里八乡的席贩子聚集到这里,一边说笑着,一边挑苇席。一车车的苇席便从这里运了出去。
老辈们常说:“编席打篓,养家糊口”。因为黄河口的芦苇多,所以当地的老百姓就把芦苇加工成各种生活用品,床上铺的,门上挂的,凡是用的着的家什,巧媳妇们都能想象着编出来,日子久了,码头乡的芦苇编织就成了一门手艺。
最近这两年,有一件让码头乡人高兴的事儿,这些古老而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芦苇制品,不仅供不应求,而且还远销到了韩国和日本。那些原来不值大钱的毛毛苇经过巧手加工,便显得金字般的珍贵,今天,我们就到农户的家里去,看看这些普普通通的苇草是怎样变成了金。
片花:苇箔的加工技术
苇箔是最简单的芦苇制品。
因为它的保温性能好、透气,所以北方地区盖房子的时候,常常用来横在房间的栋梁上,然后在苇箔上面盖一层瓦,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经久耐用。近年来,人们把苇箔用在温室大棚的保温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又为苇箔增添了一个新的用途。
打苇箔需要使用拇指粗的芦苇,芦苇收回来以后,不需要进行处理,晒上十几天,径杆变得干燥,叶子开始发黄,就可以用来打苇箔。
加工苇箔的常用工具:
加工苇箔常用的工具有:木架子麻绳砖头剪刀
木架子用来支撑打好的苇箔,它由两个支架和一根粗壮的木头组成。
麻绳绑扎在砖头上,叫做绳锤儿,绳锤每隔二三十厘米放一对儿,均匀的排列在宽大的木架子上,用来编织芦苇。
剪刀就是在苇箔打好后,剪断麻绳。
苇箔的加工工艺:
苇箔编织时需要两个人配合操作,前面的人负责续芦苇,把8到10根芦苇捆成一束,然后将芦苇横在木架子上,后面的人负责编织芦苇,将绳锤两端的砖头交叉打成扭结,成把的芦苇勒住,便同苇箔捆在了一起。
大闺女小媳妇们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巧手翻飞,一丛丛芦苇顺从地躺上支架,被细细的麻绳掐头、拦腰、束尾,成垛的芦苇就变成了厚实的苇箔。
苇箔的用途不一样,长度和宽度也不一样,一条苇箔打够了长度,就从木架子的一端开始,结结实实的系上扣。这个时候不要忘了,剪刀剪断了麻绳之后,还得重新系紧,再把绳锤搭在架子上,一边一个砖头,供下一个苇箔使用。
苇箔的加工工艺简单,虽然售价比较低,但是这两年,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打多少就能卖多少。真是实用、耐用、又美观,时尚、环保、无污染,不用煤来不用电,老老少少都能干。
片花:苇席的加工技术
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在古书中我们常见“席地而坐”的文字,足见席子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这几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凉席,但在北方地区的农村,喜欢睡炕的老人还是愿意铺上芦苇席子。码头乡的苇席,花纹又密,又精细,纵横交错的图案,精美地排列,色泽明亮,柔软平滑。夏天清凉,冬天防冷,铺在床上还有一股特有的青草香味。
苇席的加工工艺比较复杂,仅仅是芦苇的前期处理,就有五六道工序。芦苇的前期处理主要包括破縻子、阴縻子、轧縻子、挑糜子。
破縻子
苇席编织的第一道工序是破縻子。手指粗,五六米长的芦苇割下来以后,是不能直接用来编席子的,芦苇要一根一根的用刀子劈开。破糜子就是要根据芦苇的粗细把芦苇破成两片到三片。
像这些粗一点的芦苇,用刀子从中间劈开,把芦苇劈成两片。
细一些的芦苇,
芦苇制品加工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