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蒙田散文集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蒙田散文集读后感
篇一:《伊利亚随笔》读后感
《伊利亚随笔》读后感
大概是因为我书读的不广的缘故,以前从来不知道查尔斯·兰姆这位英国作家的。在语文作业的必读书目里,我只是挑了一本从名字看读起来会比较轻松的书罢了。比起塞万提斯、奥斯丁、屠格涅夫等一同列在书单上的星光璀璨大作家们,甚至比起同样是写随笔的不朽的蒙田,兰姆这个名字实在是过于暗淡了。
还好,我挑对书了。
这是本迷人的随笔。它所有的一切就是兰姆一人。没有侃侃而谈的大道理,没有夸夸其谈的大故事,也没有高深难解的大学问,只有兰姆一人。只有他的事,他的想法。不过这也足够了,足够他写,也足够我们读了。
一个从十几岁就迫于生计被钉在办公桌前不停抄抄写写的小职员,直到五十岁退休才可以自由自在写些属于自己的文字的老人,写了些什么呢?他以怎样的口吻和行文,诉尽这么些年的辛酸炎凉?
他写了他想写的,也的确写的很好。
书中这些风雅幽默,情趣横生的文字仿似出于某位安坐壁炉边、叼着小烟斗的闲散绅士之手,从穷亲戚的含笑揶揄,到街头扫烟囱男孩的耀眼大笑,甚至一只悄悄安排在孔子身上的烤乳猪,无一不是文字考究、笔调亲切。而那些描写老来孑然一身的凄凉文字,完全是悱恻动人,哀而不怨。
他这随笔最迷人之处也就是在此:它包罗百态,细意描摹
——满怀着温情与幽默。讲讲兰姆此人。
他悲剧一生都像荆棘沼泽般苦难:先因口吃进不了大学;又因深爱的女人嫁给了富商而患了精神病(若不是天生,要有多大爱才能把人折磨进精神病院啊);后来疯癫的姐姐杀了母亲,独自扛起家庭重担;而为照料姐姐,又终生未娶;中年的人生穷困潦倒,只得寄居他
人篱下度日。
生命的不公狠狠地在兰姆身上上演,但他却无一句抱怨。
文章中满是风雅幽默、调侃玩笑和悠然自得,时时散发着失意者的巨大光芒。而且对这个如此不爱他的世界,他却投入了无比关怀和友善。他和蔼地对待每一个人,尽全力让身边的人过得开心和舒适。他文章里写:他的一次摔跤,引得了一个贫穷失落孩子的笑声,他觉得能让孩子笑,自己多摔几次都无所谓。
真好。
真好。
篇二:木心《素履之往》读后感
读木心《素履之往》
素履之往,其行天下。士如皓月,其心朗朗。
素履之往,彼道坦坦。士如昭日,其姿阳阳。
君子之行,君子之往。山兮悠悠,水兮泱泱。
幽人其幽,良人其良。独行愿也,志兮四方。
--------《素履之往》清
·戚惠琳知道木心先生是在一本作文素材里,在那本素材每页的最下方总是会摘录一些名句。先生一句“所谓万丈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对当时还生活在高三的水深火热之中的我来讲,莫名成为了一股向前的力量。然后高考,进入大学,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又见到了先生,还有就是那本素净的《素履之往》,直至此时,我才向先生近距离走进...
木心先生,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1927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生,浙江乌镇东栅人。1946年,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1971年,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文革结束后平反,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
自1982年起木心先生即长居美国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出版了12本小说、散文和诗集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云雀叫了一整天》《会吾中》;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木心先生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
著名画家陈丹青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
“木铎之心”,是佛语说法;木心先生却自道“名字其实是累赘,起名木心,是取‘木’字笔画集,‘心’字笔画发散之意。”(据童明教授介绍,“木”字亦有“‘十’字架上的那个‘人’”之意)。我觉得陈丹青从佛语角度解读木心还是颇有道理的,在《素履之往》的第一辑中,木心先生便展现出了禅学信徒的模样。想来也该是如此,先生经历文革浩劫,逃离故乡远赴美忆让他生活得小心翼翼。或许在禅学的顿悟中,这种痛苦可以稍稍缓解吧。
在书的自序中,先生写道“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
有两万七千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著作,歌德、黑格尔写完

蒙田散文集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