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司法引渡贪官第一案.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俄司法引渡贪官第一案
26岁男人被认为“表现出色”,谋取到公司驻满洲里办事处的大权,125万元巨款轻易弄到手,1998年远走俄罗斯成家立业,生下中俄混血的女儿,过了三年好日子,单位领导还不知道他已经不在国内。幸亏还有富于责任心的、讲究工作实效的检察官,创下轰动全国的奇迹——中俄司法成功引渡第一案。
寻找王德宝的下落
1999年1月,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检察院调查一起经济犯罪案件,检察官们意外发现一件嫌疑线索:东辽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在三年时间里,先后给王德宝掌管的满洲里办事处汇款338万元,王德宝只给公司发回两批化肥,共计212万多元。王德宝和125万公款一起去向不明。这125万,在当年绝对称得上巨款,不像现在动辄贪污成千万上亿元。
这线索跟他们正在办理的案件没有一点关系,可是跟责任心有关,龙山区检察院的检察官立即秘密初查意外到手的线索。发现这个线索的确是偶然的,但是,这样的线索一旦发现就不会被检察官们放过,却又是必然的。如果当年有更多这样的检察官,贪官还会那么多吗?
1999年3月15日,龙山区检察院决定对王德宝立案侦查,决定由副检察长张津华领导办案,派得力办案人员赶赴满洲里调查取证。反贪局副局长汤显民等几位检察官赶到满洲里时,那里正是冰天雪地风雪交加。他们很快查明,王德宝掌管的办事处账面上只剩下几十元资金;125万元公款,已经被王德宝先后分作几笔全部提取了现金。他们秘密调查王德宝的行踪,但是,王德宝早有逃匿预谋,一向独来独往,绝少联系外人,办案人员根本摸不到他的行踪线索。
检察官们分析,王德宝把巨额公款贪为己有,当然知道犯罪后果是什么,当然会彻底躲藏起来,绝不会带着巨款蹲在满洲里这样的小城里,更不会身带巨款潜回东辽县。他们断定,十有八九他会携款潜逃外地或外国。
龙山区检察院将案情逐级上报,辽源市检察院检察长和吉林省检察院检察长分别对该案做出批示,吉林省检察院还把该案列为重点督办案件。经过辽源市检察院协调,辽源市公安局向全国发出对王德宝的通缉令。办案人员再次来到满洲里,在满洲里市检察院协助下,详细查阅了大量海关、边检部门的出入境登记资料。
检察官们在满洲里公安局刑警队查到重要线索,王德宝已经在1998年4月5日去了俄罗斯,就是经由满洲里口岸出逃的。检察官们通过法律程序,向满洲里公安局、海关、边防检查等部门作了委托,请求他们一旦发现王德宝入境,立即抓捕他归案。
使雕虫恶技王德宝一再得逞
1990年以来,为了保证粮、棉、油和菜篮子的生产和供应,猛用化肥,国内化肥紧缺。偏巧俄罗斯化肥生产过剩,价格便宜,不用指标随便买,一时间倒腾俄罗斯化肥暴发为富翁的,据说用不了十天半月就能冒出来几个。吉林省东辽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抓住商机,到内蒙古满洲里成立个办事处,倒不是想发展什么中俄边贸,不过就是想低价买俄罗斯化肥,国内卖高价,大赚农民的钱。
20多岁的王德宝,据说很精明很能干。1994年底,东辽县农资公司在满洲里成立办事处,想去掌管办事处的大有人在,但是,唯有王德宝“表现出色”,一个人走马上任去了。虽说因为年轻只弄了个副主任,可是办事处只有他主持工作,大事小情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这副的不比正的还正?
农资公司的一般干部说起王德宝来,觉得他虽然年轻,可是城府深沉,擅长算计,不占便宜的事他是不会做的,胆子也大。至于说到人品嘛

中俄司法引渡贪官第一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