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生态市
建设规划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资料
绵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06年9月)
为编写绵阳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提供基础数据而作如下陈述。
一、2005年基础数据
1、出生人数。,,,按人口年龄结构测算,,,。
2、总人口。2005年计生统计年报期初总人口为5305386人,期末为5302581人,年平均人口为5303984人,按公安报表530710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63339人,男性2767258人,女性2545044人。,。
3、人口自然增长率。2005年,‰,‰,‰。根据测算出生率为7
‰,‰,‰,‰,‰,‰,‰。
参阅附后的:2005年计生统计年报和2005年公安人口统计报表。
二、绵阳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计生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生育模型的选择。而任何一个生育模型的建立,都是以当时的生育政策为基础的。
(一)主导绵阳未来人口发展的“三大因素”
1、决定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政策因素。主要指执行什么样的生育政策。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相继颁布与实施,四川未来的生育政策已经法定。对贯彻执行了30多年的生育政策既没有收紧也没有放宽,保持了稳定性与连续性。即四川提倡一对夫妇终生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和照顾再生育的13个条件没有变。因此,绵阳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只能依据“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并把照顾再生育面控制在15%以内”的生育政策来进行预测。据四川省人口专家测算,执行这样的生育政策,。换句话说,绵阳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将按这样的政策生育模式发展人口已不需讨论和争辩。
2、未来人口发展的可预见因素。主要指在预测期内,符合照顾再生育政策对象规模必将扩大和处于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较多,必将带来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使全市政策生育率提高。一是《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可生育第二个孩子”。从党中央、国务院1979年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来,绵阳现有一个孩子的夫妇81万多对。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他们都将陆续进入结婚生育期,而且生育第一个孩子后,间隔4年后还可享受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待遇,这必然导致育龄妇女政策总和生育率升高。有专家测算,-。按照平均世代间隔,这一生育现象将会从2006年开始出现直到2015年后才能缓解。二是由于在第三次生育高峰期间(1986年至1995年),全市累计出生人口65万人,2006年至2015年正是她们结婚生育一孩和享受照顾再生育时期。如此庞大的生育人群必然带来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有专家测算,仅这次生育高峰,-。综合上述两个因素,。所不同的是,第四次生育高峰的峰顶已没有前三次那样高(详见图1)。
图1:
3、影响未来人口发展的不可预见因素。主要指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在30多年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三个不变”,落实“三个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方针,加大人口控制力度,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但国家推行的现行生育政策与群众生育意愿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明显的,至使绵阳计划生育率经历多年爬坡后,一直徘徊在95%左右。学术界把这种现象称为不可预见生育因素。在这次预测中,通过分析绵阳各级政府对人口生产的调控能力,把计划生育率确定为95%,也就是说,预计全市每年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生育行为尚有5%左右。经预测,,如果政府的调控力度减弱,该值还会增加。
(二)预测依据的生育模型和主要参数
1、生育模型。综合上述因素,绵阳未来育龄妇女生育率(TFR)应为一孩总和生育率+再生育照顾面(生育类区照顾再生育面+政策照顾再生育面)+不可预见生育,即:TFR=+(+)+= 。同时,这种以生育政策为基础的生育模型,对执行层而言,是既定的,是不可假设的。
2、预测的方法及主要参数说明。一是选用200
绵阳生态市建设规划(人口自然增长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