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津风雨桥导游词
龙津风雨桥位于湖南省芷江县,是一座历史久远的桥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龙津风雨桥导游词,欢迎参考阅读!
各位好,此时大家看到的是全世界最长的侗乡风雨桥,当然,这个记录已经被收录进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全长246。8米,宽12。2米。历史已有400多年。这个桥下以前是个渡口,叫西关渡,这在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像当年熊希龄与张学济都是从这里去了日本留学,沈从文也是从这里出发下舞水坐船去了北京。桥头上“龙津桥”三个大字,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所提。
那我们现在走近风雨桥,感受它的建筑没美。这座桥脊上有七个五叠四层屋面的大楼亭,位于桥中最高的八角亭,有十八米高,要得发不离八,这是吉祥的意思。左右两边桥头处是马尾双坡亭,从双坡亭开始,其它各亭的高度,一亭比一亭高一米,这是借爬楼步步升高,比喻侗乡人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胜似一年。亭间的桥脊上,有六组金黄色的双龙抢宝,栩栩如生,凭添喜气。整个桥的长廊檐口为三层,亭的檐口却是五层,檐口上翘为“笑檐”,喜气洋洋。整座桥复盖着深青色的琉璃瓦,远望,像侗家的手织印染青兰布,原始古朴,很有神韵。
那走进桥内,全桥272根木柱,撑起这条侗乡神龙的脊梁!举目仰视,桥上部横枋相衔,金柱短柱相连,大小木梁挺着肩膀,横竖相交,上下穿插,真是五花八门,错落有序,交织成76排单体桥架,所有木柱、枋、梁、全用木卯榫相嵌合,不用一钉一铁。特别是这些悬空的金柱木瓜,共有538根,这是对两柱撑一梁的传统工艺,进行大胆改造创新而成的,使人们得到空中立体审美的享受和愉悦。
龙津桥是明代成化十八年,即1482年,有人在此处用船相连,搭起一座浮桥,洪水一来,桥就没有了。明朝万历十九年,也就是1591年,芷江城里有个叫宽云的僧人,四处化缘在这里修了一座桥,河中耸起16个石头桥墩,这些桥墩上的石头,当年是用鸡蛋、石灰、桐油相粘连在一起的,十分坚固。墩上架木板。桥长如游龙戏水,因古时称渡口为津,所以便取桥名:龙津桥。然后明朝崇祯五年,即1632年,云南都司佥书阮呈麟带头募捐,发
龙津风雨桥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