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doc中国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民间音乐受到了广大音乐专家学者和群众的关注。这个曾经被现代人遗忘了的“下里巴人”式的音乐品种又被大家重新审视,甚至被重新搬上了主流舞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定位它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以及预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理性的认识目前我国被挖掘出来的备类纷繁的民间音乐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民间音乐;传统音乐;发展趋势
一、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形态特征的音乐,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的、历代相传至今的古代作品,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作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的音乐作品。根据王耀华等著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将中国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含民间歌舞、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与综合性乐种)、宫廷音乐(含历代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含古琴音乐、词调音乐等)与宗教音乐(含佛教音乐、道教音乐、中国伊斯兰教音乐、中国基督教音乐)四个部分。中国传统音乐各大类之间关系密切,它们是相互吸收、相互丰富、
’相互促进的。但从根本上来看,其它几类传统音乐都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或者与民间音乐有着不可分离的渊源关系。
(一)民间音乐与文人音乐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
有很多古琴曲大多根据民间音乐中的民歌的某些曲调加工发展而成的,有些简直就是直接把民歌的旋律移植过来演奏而成为古琴独奏曲。当古琴成为一种独奏乐器,并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时,这时士大夫阶层走出了贵族的圈子接近民间,吸收了民间音乐的营养,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古琴音乐作品。古琴刚开始并不是作为独奏乐器存在的,而是主要为民歌伴奏,如周代的“弦歌”即属于这类。其初始往往是将伴奏的一些歌曲的曲调用古琴演奏并逐渐器乐化,形成一套自己的独奏曲目,所以古琴曲中有相当一部分曲子是源于民歌。如:至今还在演奏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关山月》等,都可以看到来自古代民歌的痕迹。
最初的词调音乐也与民间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它也是在民歌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始,诗人们最初是为民歌小曲调填写新词供艺人们演唱,这就形成了词调音乐。有些诗词也常由音乐家们重新谱曲,这种新谱写的曲调也多是以民间歌曲的音调为基础的。如李白的《关山月》、杜甫的《清明》、王之焕的《凉州词》、柳宗元的《渔翁》、王维的《陇头吟》等。宋代的姜白石也用民间的曲调写了许多
“自度曲”,如他写的《杏花天影》和《扬州慢》等都是一些很优秀的词调音乐。
(二)民间音乐与宫廷音乐的密切关系
宫廷音乐是我国古代宫廷宴饮、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这些音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民间音乐。据《殷虚书契前编》中有“氏多泺”(乐)的记载,其大意是朝廷向民间征集各种歌舞音乐,作为统治者淫乐的音乐。由此就表明了商朝统治者曾经向民间征集各种音乐,以原样或经过加工后作为宫廷音乐使用。
隋唐时代宫廷宴饮、娱乐用的燕乐“七部乐”“九部乐”和“十部乐”,大部分来自汉族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如“七部乐”中的“国伎”,即“西凉伎”,“西凉伎”实际上是泛指当时甘肃一带的音乐,也由于这里是西域音乐与汉族音乐的汇合处,因而这音乐也兼有龟兹音乐和中原音乐的特色。“清商伎”又名“清角乐”,这是汉族传统的
中国民间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