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学研究生用书
中国古代法制史专题研究
主编赵晓耕
副主编高仰光沈玮玮
目录
先秦智慧:儒法融合及其影响
第一节仁:儒家思想的内核及本质
第二节兵与礼:儒法融合的思想渊源
第三节荀子的贡献:儒法融合的实现逻辑
以法为教:秦帝国的法制实践
第一节兴盛与式微:法家的专制主义
第二节法制与法治:秦王朝的法制体系
第三节皇帝:华夏文明新秩序的开端
目录
文景仲舒:汉代的儒术治理
第一节关键人物:儒法合流的发展与定型
第二节哀矜与轻刑:文景时期的法律改革
第三节儒师与儒术:董仲舒的春秋决狱
融合嬗变:魏晋以来的法制格局
第一节精神的融合:引礼入律与法律儒家化
第二节形式的嬗变:律学与律令法体系
古今之平:唐律下的规则体系
第一节律令制度中的唐朝国法
第二节律令制度外的民间规则
目录
义利新解:两宋的法制发明
第一节官商经济的法律规制
第二节财产法制的形态与特点
第三节两宋司法的三权架构
革故鼎新:宋明儒学的哲学转变
第一节宋明儒学思想的哲理化
第二节升华与转型:宋明理学的兴起与“明刑弼教”的确立
第三节巩固与发展: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继承和演化
第四节革新与冲击:反理学思潮及其对法律的影响
目录
重典治吏:明代的吏治与监察
第一节明代监察式政府的崛起
第二节影子政府的运作——从技术的角度
第三节监察力量在实践中的表现
小结
依法而治:清代的司法裁判与律例关系
第一节清代的司法新举措
第二节清代的裁断依据
第三节清代的诉讼风气
第一章先秦智慧:儒法融合及其影响
【同时期西方法文化背景:从古希腊到希腊化时代】
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但是早在古希腊(以克里特文化为初始)一千余年以前,在非洲北部和亚洲的一些地区已经存在较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如古埃及文明、苏美尔巴比伦文明苏美尔与巴比伦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先后出现在同一区域,即西亚地区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中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相比而言,古希腊是一个全新的文明模式,这与其发展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希腊发源于多山峦、多隘角、多海岛的巴尔干半岛南部,也包括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和其他岛屿,以及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的狭长地区。此地没有大河平原,人们或依山,或傍海,居住得相对分散。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进入以城邦制为特征的“古典时代”希腊的“古典时代”是指从公元前510年克里斯提尼推翻雅典最后一位僭主起直至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逝为止的这段时间。
雅典的民主政体与斯巴达的寡头政体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雅典是希腊本地伊奥尼亚人于公元前800年左右建立的城邦,位于阿提卡半岛,其城邦制度经过梭伦、克里斯提尼等执政者的改造,形成由市民全体参与政治决策的机制,也就是古代民主政体。斯巴达是由公元前13世纪入侵希腊的多利安人建立的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其城邦制度保留了游牧民族的特征,重大事务多由一个三十人组成的长老会议来决定,也就是寡头政体。
不过,寡头政体也未能统制全希腊。内战结束之后,雅典为斯巴达所控制,被迫建立了寡头制的“三十僭主”公元前404年,斯巴达国王吕西斯特拉图占领雅典后建立了一个傀儡政府。仿效斯巴达的寡头制政体,这个政府由三十名贵族组成,故称作“三十僭主”。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由于这一政治事件背上了“毒害青年”的罪名,并因为誓死捍卫阐发言论和教育学生的自由而被民主派处死。苏格拉底之死表明,多数人的专政与少数人的专政同样残暴。
公元前387年,周游列国的柏拉图回到雅典,他建立了一所学院,并在这里教授学生,著书立说,直至终老。柏拉图通过其传世名篇《法律篇》和《国家篇》集中传达了他的哲学思想与政治理念。他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组成。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真实存在,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映像,虽然能够为人类所感知,却具有暂时性和偶然性。柏拉图关于理念世界的观念成为后来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渊源。
中国古代法制史专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