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第三章 地质灾害减灾对策与减灾效益分析.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章地质灾害减灾对策与减灾效益分析
地质灾害减灾对策
一. 地质灾害减灾措施与减灾系统工程
1、“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与21世纪全球减灾新策略
(1)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简介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IDNDR)活动是美国科学院院长、前总统特别科学助理法兰克·普勒斯(Frank Press)于1984年8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地震工程会议上首先倡议的。他的报告引起许多国家学术团体、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响应,纷纷发表声明或通过决议,表示赞许这一倡议。国际地震工程协会执委会将此倡议全文印发各成员国;美国很快成立了开展IDNDR活动的特别委员会;新西兰、日本、英国在本国重要刊物上全文发表;日本于1986年5月正式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协调全国范围内地质灾害的研究与防治。1987年12月11日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决定把1990~200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这一决议取得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团体及非政府组织的普遍共识。
开展同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目的,旨在通过国际社会的一致行动将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具体目标是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技术援助和转让、项目示范、教育与培训等手段,推广和利用目前已经拥有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继续开展新领域的研究,提高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防灾、抗灾能力。
我国政府于1989年4月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并规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纪念日”。我国十分重视防治地质灾害的研究。为了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国务院授予原地矿部“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评价和监督管理的职责”;1989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1990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地矿部联合颁发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1990~2000年)。这些措施为在全国形成统一规划和部署下的地质灾害研究和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21世纪全球减灾新战略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面对新世纪的全球减灾之路,联合国又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发布实施了《国际减灾战略》。其主要目标是:使社区在遭受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环境灾害的影响后能够迅速得到恢复,以便减轻社会经济损失;将灾害防御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全社会从抵御灾害发展到风险管理;提高公众对灾害风险的认识;确保公众对防灾减灾工作的积极参与;通过增加减灾网络,以建立抗灾的社区。
联合国还决定特别工作组及其秘书处从2000年1月l日起接替“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其主要任务是:协调联合国、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非政府组织等机构之间的合作;在灾害监测、灾害损失预测、早期预警以及教育、培训和提高公众减灾意识等方面开展工作;在联合国指导下建立有效的早期预警机制并完善防灾和早期预警系统的国际网络;利用各种渠道传播必要的信息,向国际社会提供防灾、预警、响应、减灾、重建和恢复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管理与指导。继续开展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三为
“国际减灾日”的活动
2 防灾减灾基本原则
(1) 树立全民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抗灾能力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营力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的,在当今科学技术与经济条件下有些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如地震的发生;但大多数地质灾害具有可防御性。因此,在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灾减灾基本知识,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
(2)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对于地质灾害,应尽可能防患于未然。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同时,注意加强防灾工作通过建立各类地质灾害灾情信息系统和监测预报网络,不断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及时实施防灾工程。对潜在的重大地质灾害,应做好预案制定工作,以便能及时做出反应,主动抗灾,尽量减轻灾害损失;灾害发生后,要组织有力的救灾队伍投入抢险救灾并尽快开展灾区自救互救和重建家园的工作。
(3) 群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
防治地质灾害要坚持走“群专结合”的道路,采取综合措施减轻地质灾害。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专家队伍,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通过综合勘查与评价,研究掌握各类灾害在不同地区的发生规律与成因机制,从而提出减轻地质灾害的对策。全民性的群测群防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点多面广,频繁发生或持续作用的地质灾害应主要依靠灾区人民群众自觉地组织监测并主动进行防治。
(4) 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在防灾减灾中必须根据灾害的地区性、区域经济性及与社会的同步性等特点,对日趋严重、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分析灾情大小、防灾效益以及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性,有重点地组织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第三章 地质灾害减灾对策与减灾效益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kjafow
  • 文件大小139 KB
  • 时间2018-08-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