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启示.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启示
[]如何处理当今陷入僵局的中日关系,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进程,或许能得到有益的历史启示。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日本朝野及民间存在的相当数量的亲华力量,基于千百年来的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建国以来采取人民外交政策,稳步推进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关键词]民间外交;民间往来;官方挂钩;渐进积累新中国成立后边,世界格局进入冷战阶段,中日外交各自一边倒,中日关系长期对立,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以民间外交为主的对日政策,以此打破中日关系坚冰,通过民间往来,以民促官,半管半民,官方挂钩,渐进积累地发展中日关系,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中美关系改善,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率先实现了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一、建国初期的对日政策与民间外交的启动 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表宣言,表示中国人民愿意在日本按照波茨坦公告,实行非军相处,建立经济的、文化的合作。1但是战后日本吉田茂内阁由于意识形态与根本利益和美国的一致性,加之自身战败国的地位,采取了处处追随美国的反共反华政策,抛出与美结盟,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吉田主义复兴方针。美国为了自身战略的需要,把日本变为亚太地区的反共反华桥头堡,准备片面与日媾和,对此1956年12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周恩来外长关于对日和约的声明》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唯一合法政府,必须参与对日和约,早日结束对日战争状态,使日本人民获得民主与和平的方针。2但美国一意孤行,于1951年9月8日与日本签订片面的《旧金山和约》,《美日安全保障条约》,日本又于1952年4月28日与台湾当局订立了《日台条约》,三个条约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巨大障碍,也使吉田茂的后继者在处理日中关系上长期背上这一沉重的原罪。与政府相反,在日本民间及各在野党,存在相当一部分人士,长期致力于和平、中立、对华友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到10天,成立了日中友好协会,毛泽东、周恩来针对性提出,发展对日关系的民间外交方针,即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民间往来、官方挂钩,其主要工作,1)开展中日民间贸易,1952年、1953年签订了两个中日贸易协定。2)邀请日本超党派议员访华。3)积极主动安排日侨归国,1953-。4)宽大处理在押日本战犯,鉴于日本战犯战后十年有悔罪表现,除去15名判处有期徒刑以外,其余1017名被宽大释放,上述举措增进了两国人民友谊,促进了日本政府对华态度的转变。二、民进往来、官方挂钩的制定与中日关系的改善 1954年12月,日本民主党领袖鸠山一郎组阁,主张实行自主国民外交,把改善中日、苏日关系作为打开外交局面的第一步,中国政府1954年12月30日做出反应,人民日报发表《论日本和中国恢复正常关系》的社论,提出中国准备采取的措施和步骤3。1955年3月,中国与日本签订第三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已具有政府挂钩的含义,9月3日,雷任民发表《发展中日贸易的关键》4,希望早日签署政府的贸易协定,以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1956年10月,双方相互举办了商品展览会,双方首脑互致问候。三、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及政经不可分的原则浅沼稻次郎率社会党亲善使节团于1957年初访华,呼吁全面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然而1957年2月执政的岸信介内阁奉行亲美亲台的反共反华的政策,阻扰第四次中日贸易的签订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