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从女人过渡到诗歌.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余秀华:从女人过渡到诗歌
一点声音都没有,横店村的夜极静。小花吠了一阵,老鼠跑过屋顶,深夜又恢复了平静。
小花是余秀华养的一条小狗。早晨起床后,余秀华蹲在院子外刷牙,然后回院里逗一下“宝贝”小狗。斑纹猫蹲堂屋外,晨光照射整个院落。余秀华进堂屋里喝了碗稀饭,吃了根油条,外加两个包子,“我的饭量很大”。
诗人余秀华在网络“爆红”了。在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的横店村,她家里也有了喧嚣,来了很多记者。“对我的采访,就像是挖煤矿一样。”余秀华调侃道,“你们去当娱乐圈的记者还是可以的。”
“诗歌引起这样的关注是不正常的,是不好的。”余秀华反复提到。和所有热点新闻一样,她也明白这样的喧嚣持续不了多久。电话不断,是各个出版社打来的,她学会了拒绝,“我已经和人家签过合同了”。
或因脑瘫病的原因,电话放耳朵上没那么自在,她总是把小米手机开免提。她说自己的脾气很差,甚至说“叫他们都滚蛋”,但她还是礼貌地跟出版商解释原委。
她承认,“脑瘫”“农妇”“底层”这样的标签加于自身或许是走红的因素。“我希望仅仅是因为诗歌本身打动了人。”余秀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爱情是无用的,‘真枪实弹’才是有效的”
“你是坐火箭过来的吧,这么快。”“你有程远洲帅吗?”路上时,余秀华在微信上问《中者,去年12月下旬写过一篇她的报道,那几天她在北京参加了《诗刊》杂志社主办的诗歌朗诵会。
那时,她还没有走红,但已经引起当地的关注。从北京回到横店村后,当地残联给她配置了一部新电脑。
1月16日那天,她接了一天的电话,因为她和她的诗歌几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17日,大批记者到了她家中。
旅美诗人沈睿称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而诗刊在微信公号上以《一位脑瘫患者的诗》发布了余秀华的简介与代表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被大量转载。
“我不认识她,他们都说我是那个艾米莉,我只听说过,好像在网上看过她的介绍,她也是农村人,喜欢穿白色的衣服,喜欢写诗,生活很简单。”余秀华坐在房间里说,“我夏天也全部是裙子,没有别的衣服。”
她也是第一次听到《我的滑板鞋》,“挺可爱的”。她不清楚为什么有人把她和庞麦郎做对比。但她很清楚的是,自己的确红了。
“网络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余秀华说,“什么东西都有,能接触到新闻、诗歌。”晚上等大部分记者散去时,她打开自己的博客,一边说自己不想看那么多的留言,但一边还是一条条看了。
2008年时,朋友帮她注册了QQ,昵称“芳袭”使用至今。
2009年时,余秀华注册了博客,并开始在博客上发诗歌。事实上,她最早在QQ空间写诗,“我也不知道怎么加朋友,就乱七八糟加了一些,他们说我写得很好,建议我去把诗歌放到论坛上。
”那时她已经在《荆门日报》和一些国内刊物上零散发表过诗歌。
当时上网,她还得去网吧。“我表妹,还有其他伙伴,他们喜欢上网,我就跟他们去。他们都是聊天、玩游戏。我就是打打稿子,发到网络上,别的我还不会,到现在也不会玩网络游戏。”余秀华说。
于是她上了荆门市的本地论坛,家里最早一部电脑就是网友捐赠的。
后来余秀华又去一些诗歌网站发帖。甚至在“中国诗歌流派”论坛上与人发生过争论,还被禁言过。当时比较大的一次争论是关于她写的诗《千里送阴毛,礼轻人意重》。诗人余秀华。摄影/陈涛

余秀华:从女人过渡到诗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