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向荣的台湾观赏水族产业
台湾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繁育养殖淡水冷水性观赏鱼,如金鱼、锦鲤等,后来逐渐转变成以养殖热带鱼类为主,目前主要繁殖鱼种为非洲慈鲷、南美慈鲷、“血鹦鹉”、小丑鱼、彩虹鱼、金鱼、锦鲤、雀鲷科、盖刺科、蝴蝶鱼科、刺尾鲷科、花?科、加拉辛科、小型鲤科、鲶科及软体动物等,淡水鱼种超过400种,海水观赏鱼种超过30种。全台湾粗略统计约有1500多家相关企业,250余家养殖场,总养殖面积约220公顷。
台湾南部拥有较佳水质天然条件,加上四季气候稳定与观赏鱼繁殖技术成熟,水产养殖场多集中于屏东(118家)及台南(56家)。由于气候因素,中北部地区养殖场已慢慢转型改为繁育适合温室(室内)养殖、难度及价位较高的鱼种,如?鱼、异型鱼、水晶虾等。台南与屏东则分别利用当地水质条件,以养殖南美及非洲慈鲷为主,这类鱼种通常需要在阳光充沛的户外鱼池养殖,可使鱼体达到较佳的显色效果。
目前台湾观赏水族竞争力强的养殖种类,以来自东非三大湖的非洲慈鲷为最,占总产值的33%;其次为南美慈鲷,占总产值20%;另外同属南美慈鲷的“血鹦鹉”,占总产值25%,是台湾最重要的观赏鱼种;其次是鼠鱼、满鱼、卵胎生孔雀鱼等,占8%;传统金鱼、锦鲤约占7%左右;灯鱼类约在5%以内;海水鱼约占2%。
另外,近年由于微型观赏鱼缸与生态化饲养方式的流行,全球养殖观赏水族的兴趣开始转变,观赏虾的饲育逐渐崛起,不但让观赏水族市场跳脱了传统以鱼类为养殖主角的既有观念,同时也加速了水族市场朝向小型化、精致化、生态化、专业化与信息化的趋势发展。这类型态精致细腻且色彩华丽非凡的观赏虾类,也突显了观赏水族活体生物培育在低资源倚赖性、高技术需求与高附加价值表现上的特性,让人们逐渐重视相关产业的蕴藏能量及发展潜力。
如今,居家繁殖者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盛,以及网络信息的快速普及传递,搭配与世界接轨、毫无时差的信息更新,则让现今流行的“宅经济”更凸显在观赏水族类的繁殖培育上,目前台湾业者在观赏虾繁养殖的比重亦有逐渐增加趋势。
台湾观赏水族出口,以美国为最主要出口目的地(约占30%),其次为大陆(20%)及香港(10%),另外还通过新加坡再转出口进欧盟部分国家(20%)。,2011年和2012年因国际市场笼罩在欧债美债风暴下,非民生必需品的观赏水族外销出口受到冲击,出口值衰退4%。但岛内业者积极调整应对,逐渐转进观赏虾的养殖与出口,使出口单价不因经济景气问题而衰退,,%。
需求提升,台湾水族贸易版图扩张
根据美国《商业周刊》的报导,宠物在舒解现代人孤寂生活扮演着日益重要角色,宠物经济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荣景。美国人每年在宠物相关花费达410亿美元。且由于新需求不断涌现,各种新型态的服务也随之产生。而根据联合国统计,养鱼是仅次于摄影的全球第二大休闲项目,且随单亲家庭的增加与少子化趋势,家庭人口日益简单,包括水族在内的宠物相关产业,更被认为是排解生活空虚及寂寞的产业代表。
投入观赏水族产业已30年的邰港科技公司总经理方祖豪表示,在二、三十年前,这个产业甚至还没有专属的名称。邰港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也带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观念。当时就发现,德国人不仅在家中养鱼,也是创造一个自然环境。德国人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会很自然地把水族箱纳入其中,他们对于观赏鱼的态度,会把生态的概念、文化的因子自然而然地置入。现代人高度渴望心灵依归,这个融合休闲、教育、环保、医疗、减压、心灵、空间美感的平台,乃至因应东方文化满足风水堪舆上的需求,使观赏水族有绝对的潜力成为民生必需品。
而观赏水族周边器材,是观赏水族生物赖以维生的系统,水族生态系统的维护与保护,也是发展观赏水族产业重要的一环。方祖豪观察到,日本与香港的水族维护业相当发达;而台湾因家庭饲养鱼种多元的特性,所以水族产业的结构已经涵盖了室内与室外养殖场、贸易商、水族用品制造商、水族相关进出口商、水族馆、水族资讯媒体、饲料及生物制药厂等。
从海水观赏鱼出口起家的邰港公司,30年来见证了台湾水族产业的发展。方祖豪表示,该公司从20年前开始代理水族周边用品,引进自动化概念。当时台湾已有不少观赏鱼养殖户,而且为了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如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及“农委会”成立的农民学院,每年培育出数千位具备养殖专业知识的人才,加上水族用品一一到位,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前10年,台湾掌握了很好的机会。
以邰港为例,该公司着眼于全球贸易竞争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与差异化的技术,因此在2007年整合水族用品,从单纯代理进而积极自创品牌,并开始投入农业生物科技研发。邰港公司借力使力,通过与台湾大学研发团队合作,取得荧光鱼全球
欣欣向荣的台湾观赏水族产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