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死亡描写及其审美意义
内容摘要:死亡是一个人类无法逃避的问题,也是哲学上值得深刻思考的永恒问题,而文学上更是用死亡的方式打破完满的结局,带给读者迥然不同的审美体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间大篇幅的死亡描写,显示了作者曹雪芹的独特匠心,“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人的死亡,带有各自的特点,展现了深层的审美内涵与意义,留给后世解味。
关键词:《红楼梦》死亡描写象征审美意义
王国维曾言:“《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1]确实,作品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遭遇到了世间最可怕的死亡,与人间完成了彻底的告别,这种大范围的死亡不符合自然该有的规律,正是这样才更加具有了悲剧美。其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死亡情调,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作品有诗道“字字看来皆是血”,红楼闺院里众多人物的死亡描??,成就了整体的悲剧美。
一.《红楼梦》的死亡描写
新生命的诞生是饱含希望的,而死亡却是毁灭,《红楼梦》整部作品中众多的人物都走向了死亡的结局,这些人物生命终结的刻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就是直接写人物的面貌、话语、动作。
首先我们看一下对于尤三姐死亡的描写:
“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扶难’,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里去了。”[2]通过对其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一个为爱等候也为爱绝望的贞烈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桃花散落,红颜逝去,再没有后悔的机会。这个场面没有拖沓的话语和一连串的动作,用十分简单的形式留给了人们震撼人心的画面享受,原来真正决绝的女子一出场便是刀锋,没有收鞘的余地。
而元春作为金陵十二钗的第三位,在贾家处于特殊的位置,她是这家族光荣的象征,也是宁荣两府与皇家联系的纽带。然而虽贵为皇妃,她的结局却是十分凄惨的。在生命即将结束之前,贾母与王夫人遵旨进宫,此时她“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少眼泪。”“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3]这是对她情态的直接描写。
以上所举都是直接通过写人物生命最后时间的面貌、话语、动作等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逼真的死亡场景,这些属于直接描写,非常有画面感和冲击力。然而还有不少人物的死亡是假借他人之口公之于众的,这就是间接描写,间接的描写是小说重要的描写手法,也为读者增加了一种观察角度。
如王熙凤之死是通过王夫人打发人去传话宝玉的事件中体现的。“只见王夫人那边打发人来说:‘琏二奶奶不好了,还没有咽气,二爷二奶奶且慢些过去罢。琏二奶奶病的有些古怪,从三更天起到四更时候,琏二奶奶没有住嘴说些胡话,要船要轿的说到金陵归入册子去。众人不懂,他只是哭哭喊喊的。’”而晴雯的死,作者也是通过一个小丫头向宝玉转告宋妈的回话:“回来说,睛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住了口,世事不知,只有倒气的分儿了。”[4]
这些传话人的叙述为人物的死亡作了间接的交代。还有心肠歹毒最终反而害己的夏金桂,其死亡描写就在薛姨妈的话语里,“我忙着看去,只见媳妇不鼻子眼睛里都流出血来,在地上乱滚,两手在心口乱抓,两脚乱蹬,把我吓死了。”我们是可以想见夏金
《红楼梦》的死亡描写及其审美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