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逻辑.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逻辑
摘要官僚政治具有集权特征,并具有剥夺公民自由与利益的可能。官僚政治与专制政治紧密相关。封建的生产关系维系着专制政治,但儒家思想、大一统观以及科举制也对专制政治的维持功不可没。
关键词官僚政治专制政治集权封建社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专制政治的逻辑
官僚政治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谈论官僚、批评官僚主义,但什么是官僚政治,也许很多人并不能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将官僚政治阐释为:“政府权力全把握于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官僚把政府措施看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王亚南将官僚政治看成是专制政治的副产品和补充物,他认为只要专制主义不消除,官僚政治就不可能根除,官僚政治的顽疾是与专制政治分不开的。因此,要解答官僚政治的逻辑就必须理清专制政治的逻辑。
在王亚南看来,支撑专制政治延续的核心因素是内含于封建制度的生产关系,也即地主对农民剥削的生产关系,此种生产关系明显区别于具有离心力的领主经济。在领主经济中,领主对于其管辖范围内有无尚权力,立法、司法权皆由其行使,领主对其领域内的土地拥有所有权,领主只需向中央交纳一定的赋税。实际上,中央对领主的控制极其有限,领主实力的增强必然会削弱中央的权威。因此,在领主经济的情况下,专制主义体制很难建立起来。而在地主经济形态下则不同,地主的土地并非天然地属于自己,而是来自帝王授权,帝王集经济政治军事大权于一身,
“朕即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皇帝拥有无尚的富与尊荣,而分享其经济权力的地主就得仰起鼻息,而地主又通过对土地的次级占有拥有了剥削农民的资本。农民除向国家交纳赋税,还必须向地主交纳地租,导致农民受到双重剥削。
显然此种制度并不合理,但更需要思考的是:此制度何以能存续两千年而无根本性变革?生产关系虽是核心要素,但独从生产关系角度解释也并不能让人信服。既然有核心,那么也必然有非核心因素,否则,孤立的因素并不足以成就一个专制的系统维持数千年。在此,王亚南渐次提出了如下思考:第一,该如何使一般臣民,对专制君主乃至其他揽权人物,养成敬畏自卑的心习;对于其言行,无论合理与否,都得心悦诚服。第二,该如何使各方面部门的官僚势力,都在对专制君主向心的重点上保持一定的平衡。任一方面任一部门势力的突出,就将视为贾谊《治安策》中所谓“大抵强者先反……最强最先反”的祸害。第三,该如何使全体人民,能“安分守己”、“听天由命”的接受官僚统治,并如何使人民中之优异分子或豪强分子,有机会有志望参加那种统治。对此疑问,本书从三方面给予了解答。
解答一曰:儒家思想。
“在任何一个阶级社会里面,把握着社会物质基本生产手段的阶级,同时必定要占有或支配社会基本的精神生产手段。这已经很明显的表现为一个法则。社会基本的精神生产手段被把握着:第一,将可能使不合理的物质生产手段的占有逐渐取得合理依据;第二,将借此继续制造出或生产出维护那种占有的动力;第三,将用以缓和或团结同一支配阶级内部的分离力量。所以,就中国历代王朝统治的经历讲,它们对于精神生产手段的把握是否牢固,运用是否得宜,颇关乎着王朝命运的修短,虽然在实质上,它们的存废兴亡,根本的还是看它们对于物质的基本生产手段的把握方面是否发生了破绽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逻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ftnqws01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