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官制度
岑仲勉《唐史余沈》——“女授男官”
贞观二十一年,新罗金善德卒,赠光禄大夫;永徽五年,金贞德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又武后时,拜东女国敛臂左玉钤卫员外将军;开元间,拜曳夫左金吾卫大将军。金善德等皆女子,而封赠官职,与男子同,因其为国王也。
女官一般指内宫中与天子无配偶名分而掌管着上起后妃教育、下至农食供给的各级女性管理人员,又称为宫官。
女官是宫中的上层人物,她们属于皇帝的婢女,因为其服务对象是皇帝、皇后及太子这些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因此她们往往地位较高且被授予了官职,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宫女。在后宫中,宫官的地位仅仅低于管理后宫的妃嫔,是处于其下执事的各级女官,管理着后宫中众多地位低下的宫女。
隋炀帝时形成了“六局二十四司”的机构规制,“以掌宫掖之政”。六局分别为尚书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与尚工局,分别管理宫中日常事务。六尚女官皆有品秩,但品位一般较低,至于女史之类的女官则属于流外官,无定员。——这为唐代的女官制度奠定了基础。
炀帝改置六尚局,职掌略同,皆加其品秩.
一,尚宫局,管司言,掌宣传启奏;司簿,主名录计度;司正,主格式推罚;司闱,主门合管钥.
二、尚仪局,管司籍,主经史教学;司乐,掌音律;司宾,主宾客;司赞,主赞相导引.
三、尚服局,管司玺,主琮玺,符节;司衣,掌衣服;司饰,主汤沐,巾栉,玩弄等物;司仗,主仗卫戎器.
四、尚食局,管司膳,主膳羞;司酝,主酒醴、醯醢:司药,主医巫、药剂;司嬉,主廪饩、柴炭.
五、尚寝局,管司设,主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司舆,主舆,辇、扇,伞,执持羽仪;司苑,主园囿种植,蔬菜。瓜果;司灯,主灯火.
六、尚工局,管司制,主营造、裁缝;司宝,主金玉、钱货;司彩,掌缯帛;司织,,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十八人,从九品;女史,流外,量事而置,多者十人.
——《唐六典》
到了唐代,仍然因袭旧制,虽然玄宗时期加以改定,但其基本格局仍无大的变动。宫官的基本体系是六尚,即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
“尚宫掌导引中宫,总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四司之官属。凡六尚事物出纳文籍,皆印署之。”
“尚仪掌礼仪起居,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官属。”
“尚服掌供内服用采章之数,总司宝、司衣、司饰、司仗四司之官属。”
“尚食掌供膳羞品齐之数,总司膳、司酝、司药、司镱四司之官属。凡迸食,先尝之。”
“尚寝掌燕寝进御之次叙,总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四司之官属。”
“尚功掌女工之程课,总司制、司珍、司彩、司计四司之官属。”
六尚之外,又设宫正一人,正五品,下设司正二人、典正四人。“宫正掌戒令、谪罚之事,司正、典正佐之。”凡宫人有不供职者,“司正以牒取裁,小事决罚,大事奏闻。”又设彤史,以“纪功书过。”诸富官之下,领有女史二、三、四人不等,多者可至六人、十人,掌执文书,属于流外三品,故无定员。其余便是分别负担各类杂务的宫人。
从以上女官组成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宫官则属于皇帝的婢女,她们与皇帝及内官关系密切,掌管着整个后宫后勤的管理体系,其组织缜密完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品秩清楚,俨然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小型政府。
女官的来源
1、选自良家子
宫官与后妃相比,固然地位低下,但由于其服侍对象为天下至尊的皇帝,所以在其挑选上,也是多以“良家子入选”(“良家子”指的是清白人家的子女),以备内职。关于宫官的记载,正史中仅有几位较著名的,如宋氏五姐妹,这些宫人以良家子选入后宫,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且各个时期多少不一。
2、因德才出众而被选入宫中
如德宗时期,宋氏五姐妹。
“皆性素沽,鄙薰泽靓,(化妆脂膏)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德宗召入禁中。试文章,并问经史大谊,帝咨美。⋯⋯又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呼学士⋯⋯”穆宗以若昭尤通练、拜尚宫。⋯⋯历宪、穆、敬三朝皆呼先生,后妃与诸王、主率以师礼见。宝历初卒,赠梁国夫人以卤薄葬。
——《新唐节·尚宫宋若昭列传》
“女学士、尚宫宋氏者,名若昭,贝州清阳人。父庭芬,世为儒学,至庭芬有词藻。生五女,皆聪惠,庭芬始教以经艺,既而课为诗赋,年未及笄,皆能属文。长曰若莘,次曰若昭、若伦、若宪、若荀。若莘、若昭文尤淡丽,性复贞素闲雅,不尚纷华之饰。尝白父母,誓不从人,愿以艺学扬名显亲。若莘教诲四妹,有如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其言模仿《论语》,以韦逞母宣文君宋氏代仲尼,以曹大家等代颜、闵,其间问答,悉以妇道所尚。若昭注解,皆有理致。贞元四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表荐以闻。德宗俱召入宫,试以诗赋,兼问经史中大义,深加赏叹。德宗能诗,与侍臣唱和相属,亦令若莘姊妹应制。每进御,无不称善。嘉其节概不群,不以宫妾遇之,呼为学士先生。”——《旧唐书·后妃下》
唐代女官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