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重点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重点
第一章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规划:对一定时期(一)风景名胜资源的相关概念:
资源:P2(广义) (狭义)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自然资源:在整个环境中,只要能满足人类的需要的就是自然资源。
风景名胜P3:“风景”:风光、景色,风望的意思。“名胜”:著名的风景地。
风景名胜资源P3:可以解释为风景优美的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P4@ 景物@ 景观@ 景点@ 景区
自然资源分类(选)
(二)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P4
(三)风景名胜资源的特性P6
1、整体有用性2、空间的固定性3、时间的无限性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5、景观的共享性
6、景观的开放性
*风景名胜区概念P7: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四、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其他形式P11(填)
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
第三节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作用与分类
一、风景名胜区的性质P13: 社会公益性质
*二、风景名胜区的功能P13:
(一)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历史文化信息(二)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三)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与国民素质提高(四)通过合理开发,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三、风景名胜区的构成与分类 P14
(一)组成: 依据风景区发展的历程特征和社会需求规律,我们可以把风景区的组成归纳为3个基本要素及24个组成因子。 1、游赏对象: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史迹、风物8类景源。 2、游览设施:包括旅行、游览、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保健、其他8类设施。 3、运营管理:包括人员、财务、物资、机构建制、法规制度、目标任务、科技手段及其他未尽事项8类因子
(二)风景名胜区的分类 P14 (1)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 省级风景名胜 1
区 (选) (填)
(选)
第二章:(看)国外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国家公园的定义P21
一、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分类国家公园(国家天然公园)、国家历史公园、国家娱乐公园二、日本的自然公园分类体系
(相当于自然保护区,不是娱乐场所) (优秀的风景地)
(野外修养游览场所)
、国家公园、地区自然公园
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规划导论
@ 系统:p42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动态相关性、层次等级性、有序性等。
风景名胜区的系统性:主要指风景名胜区结构的系统性。
风景名胜区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风景子系统、旅游子系统、居民子系统。
@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