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纸尿裤)抗菌剂
一、卫生巾(纸尿裤)行业现状
卫生巾(纸尿裤)以及其它在使用时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其污染按被污染的方式可分为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备注:以下将以卫生巾代表卫生巾和纸尿裤)。一次污染是指卫生巾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使用前就已经产生的污染,例如:卫生巾原料的生产、包装、运输、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卫生巾本身生产、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污染。这一过程由于是传统的与生产相关的环节,自卫生巾面市以来,各级政府采用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经常对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等手段,同时卫生巾生产厂商也逐步加强了这方面的质量控制意识并不断改善质量控制标准和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能保证产品在这一阶段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一些具体良好品牌效应的、大型的、规范的企业基本上很少在这个阶段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二次污染是指卫生巾在到达消费者手中后,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或者存放不当而产生的污染。例如将卫生巾存放在易受感染的环境而没将包装密封好,在取放卫生巾时将手或其它部位的细菌转移到了卫生巾上等等。
即使以上的污染可能性都被排除,消费者在使用卫生巾时还是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健康人体表本身也有大量的细菌存在,同时使用者本身携带也可能携带各种致病菌,在女性经期,普通卫生巾及其所处的环境简直就是一个营养丰富,温度、湿度都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
“超级细菌孵化器”,细菌在卫生巾上面会迅速繁殖,短时间内致病菌会达到上亿个之多,而细菌过量就会导致感染的产生。经期女性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低潮,抵抗能力较平时弱,这就大大增加了女性健康受到威胁的可能性。为此,专家们提出使用普通卫生巾应该及时更换,建议2个小时就要更换一次。可是,这么频繁的更换卫生巾是不太可行的,即使不用上班的家庭主妇,要做到在经期每天不分白天黑夜频繁地12次以上的卫生巾,估计是很做到的,而对于大量需要工作的职业女性来说,这完全基本上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由此导致的因为卫生巾污染而患病的例子并不罕见,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表示,全世界有50%的妇科病患者是使用了不洁卫生用品引起。在我国,1996年的一次大型统计结果显示,使用不洁卫生巾的女性中有68%患病。
只要使用普通卫生巾,即使是完全达到国家检测标准的卫生巾,由于卫生巾本身对细菌没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存在被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这对卫生巾的生产厂商和消费者都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难题。而通过在卫生巾表面材料上加载高安全性的抗菌剂生产出具有抗(抑)菌功能的卫生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这也是近年来很多企业的研究重点和市场突破方向。
二、卫生巾抗菌剂介绍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抗菌卫生巾基本可分为三类:
一种是化学抗菌剂,例如以三氯生、洗必泰等化学成分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抗菌剂,其它常见的化学抗菌剂、消毒剂还有:次氯酸钠、漂白粉、粉精、氯化磷酸三钠、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环氧乙烷、甲醛、戊二醛、来苏尔、碘伏、异丙醇、乙醇、苯扎溴铵等;这类抗菌剂在使用的时候其优点是成本会相对比较便宜,但其毒性、对皮肤及阴道粘膜的刺激性都比较大,安全性能比较差,其中有些还不是很稳定,保质期短。
一种是以物理抗菌为原理的抗菌剂,例如纳米无机抗菌剂、重金属离
卫生巾纸尿裤抗菌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