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的中国姿势
01. 1936年8月13日,一群中国女游客在伦敦海淘。她们来自一个由政府官员、地主、银行家和商人组成的中国游团,借参观奥运会的机会在欧洲海淘。
丝绸之路也好,现代海淘族也好,洋货的“美”从来不只在于自身,更在于它为拥有者打上或权力、或财富、或品位的光环。
它们通常得来不易,以前要荷包充足、广结人脉,还要对抗长路漫漫;现在也要用时间和金钱做成本,练就一双慧眼。不过这些终究不过是丝绸之路上的风与沙,挡不住人们一颗对“bigger”生活的向往之心。
如今,买买族们淘遍天下,从零碎的日常品淘到了豪宅别墅。不过,他们似乎还是习惯在丝绸之路的另一头寻找自信。 02. 1870年前后,一名中国男子在餐厅吸食鸦片。早在明朝期间,爪哇、孟加拉等国把鸦片作为贡品敬献给皇帝。在当时鸦片还只是上层社会显示权贵的奢侈品。直到19世纪英国商人为弥补中英贸易逆差,从印度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逐渐流入百姓家。 03. 1910年前后,一家中国咖啡馆坐满了客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巴黎奢华风格的咖啡馆遍布上海法租界,民国时期的左翼文化也发端于此。在当时喝咖啡可是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特有的生活品质象征。 04. 1929年,一名中国学生正在学习烫发。烫发在20世纪30年代经沿海通商口岸传入中国,随后衍生出很多时髦发式。 05. 1948年11月30日,街头一幅新款美国水星牌汽车广告。关于
“中国第一辆汽车归哪家”一直存在争论。袁世凯向慈禧太后敬献的寿礼―美国图利亚牌汽车由于当时媒体的报道经常被认为是“中国第一车”,但也有研究推断,1901年由匈牙利人李恩时从香港运入上海的两辆汽车比“老佛爷座驾”早约300天进入中国。 06. 1957年10月1日,一名美国小女孩在和她的中国朋友一起为洋娃娃洗衣服。洋娃娃这种玩具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 07. 1946年5月,南方大饥荒期间,车夫们正在用黄包车运送奶粉。二战结束后,欧美通过联合国以“救济”名义向中国大量倾销战时囤积的奶粉,仅1946年3月,由美军拨给的剩余物资中就有“干牛奶”一万吨。这一现象得到民价食堂里,一盆牛肉、三个馒头、一碗汤和一杯克宁奶粉的救济餐只相当于现在一颗口香糖的价格。 08. 1985年广州儿童电影院前的《超人》电影海报,《超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从好莱坞进口的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大片”。虽然进入中国时《超人》已出品七年之久,且事先没有任何宣传,但它上映后便立即引发了观影狂潮。 09. 1981年10月的上海,一群青年男子聚集在一起,坐骑是法国进口的摩比莱特摩托车。建国初期,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摩托车很少见,基本上靠进口,而且只限于部队、通讯联络以及大中城市机关部门的公务和商务之用;到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都
“买买买”的中国姿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