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阳刚美与阴柔美
诗歌的风格历来分法不一。但从美学的角度来划分,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类属于阳刚之美,一类属于阴柔之美。
何为阳刚美与阴柔美?清代姚鼐《复鲁絜非书》中有过形象的描绘:“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大体来说,阳刚之美指的是一种雄伟壮阔、崇高庄严、刚劲有力的美;阴柔之美则是指一种柔和悠远、温婉幽深、纤穠明丽之美。
在古典诗词中具有阳刚之美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力量与气慨的美,它有昂扬奔放的情感,刚健雄浑的气魄,阔大高远的境界,在艺术上呈现出壮美的丰姿,在美感效果上,它主要使人惊心动魄、令人鼓舞、催人奋发,产生一种高远感与雄伟感。就空间意识而言,雄伟壮丽的崇山峻岭,奔腾咆哮、波涛汹涌的江河大海,茫茫无际的宏观宇宙,辽阔无垠的大地原野都给人以巍峨肃穆、伟大祟高的阳刚之美。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刘邦《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李白《永王东巡歌》
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净胡沙。
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 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 西入长安到日边。
辛弃疾《水龙吟》
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辛弃疾《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去”!
阴柔美又称秀婉美。它多表现为一种神韵与情致的美,感情细腻,低回婉转,境界清新精致,语言秀丽纤巧,风格婉约含蓄。其美感作用是使人赏心悦目,让人愉悦,启人沉思,使人产生一种清纯感与亲切感。
一般春怨、闺怨、宫词、爱情诗、悲秋、山水田园之作多属于这一类。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词阳刚美与阴柔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