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感恩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城市文化是支撑城市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巨大动力。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绵阳市作为我国唯一的中国科技城,遭遇过512特大地震灾害,感受过来自党、国家和同胞无私的大爱,滋养了绵阳人的感恩心理,孕育着较为浓厚的感恩氛围。本文以提升绵阳市文化软实力、服务绵阳市的发展和绵阳人民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结合绵阳市市情,开展了绵阳市感恩文化建设研究,并积极探索绵阳市感恩文化建设途径。本研究最后指出,只有政府、企业、学校、公民个人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让绵阳市感恩文化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绵阳市;感恩;文化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城市感恩文化是在研究文化软实力和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城市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一旦形成,就会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了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城市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在迅速扩展和深化,但专门针对城市感恩文化建设的文章却不多见。
城市文化是支撑城市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巨大动力。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促进城市感恩文化的建设,并以此为动力去促进城市的发展,这不仅影响到整个城市未来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四川、乃至全,甚至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开展城市感恩文化的相关研究对于提升整个绵阳市的城市文化水平,提高绵阳市在全国的核心竞争力,铸就绵阳梦,助推中国梦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将结合绵阳市市情进行分析,以提升绵阳市文化软实力、服务绵阳市的发展和绵阳人民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努力探索绵阳市感恩文化的目标、途径,提出绵阳市感恩文化建设的理念,并进行提高绵阳市感恩文化建设实效性的实践探讨。
二、绵阳市感恩文化建设现状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古称“涪城”、“绵州”,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综合交通枢纽,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渝绵经济圈中心城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2013年城市评选中,绵阳市被评为“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城市”。绵阳市有本科及大专院校13余所,其中西南科技大学今年正式成为我省首个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均受教育水平很高,据估算,绵阳城区的百万人口中五分之一是科研人员。绵阳发达的教育园区和高校以及良好的受教育水平为推动绵阳市感恩文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面对重大灾情,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应急响应。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地震灾区的人民充分的感受到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爱。
在地震中,绵阳多个区县遭受重创。以北川为例。北川羌族自治县受灾惨重。但北川人民在党和政府关怀下,在山东人民及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经过几年的艰苦重建,北川新建了52000多户城乡居民住房,加固维修了18000多户居民住房,新建了33所学校和24所医院。可以说灾后重建的北川跨越发展了30年以上。
在北川“巴拿恰”商
绵阳市感恩文化建设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