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绿水悠悠新溪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绿水悠悠新溪子
沿着泸县兆雅镇新溪村古栈道拾级而上,江风浩荡,江水就在身旁流淌。
阳光在黄桷树叶片上飞舞,耳边传来一种强劲的音乐,那是在江上奔流了千年的川江号子:
嘿唑嘿,我们穿恶浪哦!
嘿唑!
嘿唑嘿,一起迎激流!
嘿唑!
嘿唑嘿,大家齐心协力!
嘿唑!
嘿唑嘿,我们爬险滩哦!
嘿唑!
……
长江在村口回湾,形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故此段江面又称“双关刀”,对岸山峦称“烛台”。时光早已远去,那些吹过江边的风,还留在杨家林的衣衫上。杨家林是湖广填四川来到新溪的杨家第十二代传人。鼎盛时期,新溪多半人口都姓杨,号称“杨半场”。
据《泸县志》记载,新溪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当时叫作泸县安贤乡新溪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因濒临长江,明、清时期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溪一直是长江上一个重要的水运码头,沿江上至泸州、宜宾、乐山,下至合江、江津、重庆,商贩云集,热闹非凡。
”泸县文物局局长陈凤贵说。
从长江码头到新溪村古街高差近100米,山路陡峭曲折,修建有古栈道。古栈道从上场口直通江边码头,全长1000余米、宽3米,由条石垒成,顺山坡依势而建,有4000多级台阶,过去有“上山五里,下山三里”之说。古栈道有12个弯拐,每个弯拐旁有一棵古黄桷树,婀娜多姿,形态各异,堪称新溪一绝。古树生长期有近300年的历史,当年这些黄桷树是为码头挑夫、脚夫和行人而栽,同时作为计算挑夫行走里程的计算尺。
从16岁开始,杨家林每年义务清扫栈道,从未间断。“我每年都要在春节、端午、中秋清扫3次,还要掏一下路边的荒草。遇上水灾,还要多扫几次。”在72岁的杨家林的记忆中,以前新溪码头至少要停靠几十条船,那些船夫子都爱到王二娘的烧酒坊去喝点烧酒,“以前整条街都充满着酒香的味道”。空气中飘浮的酒香激活了杨家林潜藏在心底的悠远记忆。
1965年以后,机动船渐渐地代替了手摇船,当年的纤夫不得不站在长江边上,看着远处的机动船,感慨万千……
虽然一辈子务农,杨家林心中一样感伤,他除了风雨无阻地清扫栈道,还与赵述奇一起给12棵黄桷树取了名字:夫妻树、望乡树、千针织锦、玉伞擎天、金棒定天、连心树、天台树、根缠树、忠良树、江边卫士、望江树、守街卫士。赵述奇是新溪火龙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六代传承人,在他们的眼中,这些黄桷树就像是
“街坊四邻”、“兄弟伙”。
新溪最神奇的传说是明朝永乐年间的建文帝朱允?流亡到此,在长江边两巨石上用随身携带的宝剑刻下三塔,取名曰“建文三塔”,至今保存完好。相传朱允?经过山坡上的古道时畅饮道旁井水,这口井就被称为“建文龙井”。“建文龙井”一年四季甘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惠泽百姓。
古街街面是沟痕重重的青石板,青石板每块长约3米,横砌于街中央,一块块整齐地排列起来。上世纪40年代初,当时的新溪乡乡长杨淑尧受“风水师”指点,对街道进行规划改造。街道陡斜之处全部改整齐,不致零乱错杂。最高明的设计在于船形街道和它的排水系统。因古街地势是两端高、中段低,便从附近引一人工溪流从街道最低处穿过,街面为桥,全街统一的下水道与桥下溪流相通,使得街上绝不会因大雨而积水,而且让街道的污物在雨水的冲刷下能自行排走,保持街道清洁。同时,还在街中间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
古街两侧古建筑有3万余平方

绿水悠悠新溪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