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讲好故事 做活新闻.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讲好故事做活新闻
故事作为叙事的一种方式和表现手法,由于它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地阐述道理或者传播某种价值观,而普遍为大众所喜爱。新闻媒体面对的是普通大众,我们强调新闻要讲好故事,做活新闻,是增强传播效果的需要,更是对新闻媒体本质要求的一种回归,对媒体记者采访作风和写作文风的一种呼唤。
深入挖掘寻找故事
每个人都有故事,每条新闻都有人物活动的背景。平时,我们的新闻写不活,缺乏有血有肉的故事,是因为我们眼前看到的往往是实实在在的新闻事实,而看不到新闻事实里人物活动的痕迹和丰富的思想情感,缺少发现的眼光和深入挖掘的耐心。
当年第一个报道焦裕禄事迹的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鲁保国,发现焦裕禄这个典型,是在一个会议上。1964年5月,河南省在豫东民权县召开沙区造林会议,会上,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介绍了兰考县的造林情况、成绩和经验,还介绍了刚刚去世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对兰考县清除风沙、盐碱、内涝“三害”作出的贡献和事迹,激动之处泣不成声。鲁保国凭着职业敏感,发现了兰考县除“三害”成绩背后焦裕禄这个重大典型。通过半个多月深入采访挖掘,一篇2000多字的长篇人物消息在《人民日报》刊发,从而在全国和河南省掀起了第一次宣传学习焦裕禄精神的高潮。
新闻事实是由于人的活动对事物产生新影响或新变化而出现的,所以,任何新闻事实的出现都有人物活动的身影,新闻报道事实,不能干巴巴地传播,而是要说事见人,以人说事,用鲜活的人物故事阐述大主题,增强传播力、吸引力,弘扬价值观,实现“事半功倍”的社会效果。
找好切口展开故事
新闻要讲好故事,强调的是新闻要注重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在追求这种表达方式的过程中,当然不能忽视其新闻特性。找好故事的切口不仅能很好地彰显故事的新闻性,而且还非常有利于新闻故事化的展开。切口的寻找一般要求小和鲜,就是开口要小,切口要鲜。
开口要小,一般就是要从故事中的某一人物某一细节切入。像华尔街日报体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它往往从一个具体的小人物,或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将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这种表现手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故事性强非常受读者的青睐。现在,我们国内的许多媒体都借用这种手法来用于非事件题材的叙述,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感情、生活状态,使新闻极富人情味,极易唤起受众的共鸣。
切口要鲜,就是故事切入的地方要有时间上的及时性和事实上的新鲜感,让受众看到切口处新闻新鲜的流汁。今年1月29日,央视新闻频道《》栏目报道了湘西一个山村,麻青芝,麻丹姐妹的父母,四年前,没有和她们商量就外出打工,只在自家的门板上留下了一封特殊的
“家书”。这个故事讲述就是从姐妹俩寒假放假在家,听说父母今年要回家过春节非常高兴,忙着收拾打扫房间开始的。然后过渡到四年前姐妹俩看到父母留在门板上的“家书”的心情,以及当时父母选择泪留“家书”的无奈和对姐妹俩的希望。这个切口的选择就让四年前发生的故事有了新闻的缘由,整个故事顺畅地扩展开来。
捕捉细节制造高潮
好故事,必须有好人物,戏剧性的情节,更要有让人印象深刻、真实感人的细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如果能捕捉到反映事物

讲好故事 做活新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