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红土岭矿区滑石矿地质特征
[摘要]辽宁省海城―大石桥地区滑石矿开采已有几十年历史,由于资源储量储备不足,过量开采,大部分矿山已处于残采阶段,而市场对滑石原料的需求日趋紧张,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滑石原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寻找后备产地成为当务之急。
[主题词] 地质滑石矿地质特征
【分类号】:
,行政区划隶属于海城市析木镇境内。紧邻范家堡子特大型滑石矿外围南部。
一、区域地质特征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辽河群浪子山―盖县岩组。
大石桥岩组为滑石矿赋矿层位,自下而上为:
一岩段: 为中厚层含墨方解大理岩夹含墨透闪变粒岩、含墨透闪透辉石岩、厚层条带状含白云母方解大理岩夹绿泥片岩。
二岩段: 为石榴黑云片岩、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绿泥片岩、二云片岩夹白云石大理岩、硅线黑云英片岩、黑云变粒岩。
三岩段: 顶部为含电气绢云绿泥片岩、绿泥滑石片岩;
中部以含石英白云石大理岩、菱镁大理岩为主,夹千枚岩、石英岩、方解大理岩,赋存滑石矿;下部以菱镁矿为主,夹大理岩、千枚岩, 赋存菱镁矿、滑石矿。
区域岩浆岩主要为前震旦纪变辉绿岩、变辉长岩和三迭纪黑云母花岗岩。
变辉绿岩和变辉长岩总体呈北东―北北东走向脉状顺层侵入。
三迭纪黑云母花岗岩多分布于矿区北部和东部,呈岩基状侵入辽河群。
脉岩主要为花岗伟晶岩、煌斑岩等,分布零散,一般规模较小。
以盛产于大石桥岩组三岩段镁质碳酸盐岩层中的菱镁矿、滑石矿闻名中外,构成大石桥―海城滑石、菱镁成矿带。
二、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除沿沟谷分布的新生界第四系外,均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岩组三岩段。
一、大石桥岩组三岩段为本区含矿层位。自北向南为:
⑴大石桥岩组三岩段二岩层(Pt1lhd32):厚层状菱镁大理岩夹含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出露宽度>400m。赋存区内Ⅰ、Ⅱ滑石矿化带。
⑵大石桥岩组三岩段三岩层
本层按岩性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①下部:菱镁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夹石英岩。最大出露宽度约170m。赋存区内Ⅲ、Ⅳ、Ⅴ滑石矿化带。
②中部:花斑状含绿泥方柱菱镁大理岩夹含石英白云石大理岩,出露宽度约170―190m。
③上部:薄层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出露宽度>250m。
二、新生界第四系
坡积―冲洪积层,由亚粘土、粘土、亚砂土、砂及砂砾石组成。
矿区位于析木向斜北翼。
北部大石桥岩组三岩段二岩层含石英白云石大理岩,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产状近于直立,其北侧为正常地层层序,产状170―175°/∠71°―78°。南侧地层为倒转层序,产状333°―3°/∠49°―79°。南北两侧共同组成一正扇形构造。
区内断裂主要以层间挤压破碎带为主,另见有北东和北北西向。
层间挤压破碎带,主要分布于滑石矿化带及附近,为滑石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层走向相一致,产状与地层产状大体相近,其内的滑石矿体局部倾角陡于或缓于地层倾角。层间压碎带主要由滑石化菱镁大理岩、少数滑石化白云石大理岩压碎、压扁体组成,局部见有石英细脉充填,滑石集中部位,构成滑石矿体。
北东、北北西向断
辽宁省红土岭矿区滑石矿地质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