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治疗进展综述.doc儿童孤独症的治疗进展综述
【】孤独症的病因复杂,至今尚不明确。目前采用综合性的教育和训练、行为干预及辅以药物,对孤独症的治疗有显著效果。本文就国内外在孤独症的治疗方面的进展作综述,包括结构化教育、行为训练、游戏治疗、药物治疗等。
【关键词】孤独症;治疗;病因
1943 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Kanner 首次报道了11 例孤独症患儿,我国于1982 年由陶国泰首先报道4 例儿童孤独症。2007年1月中国残联康复部召开了“十一五”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研讨会,围绕自闭症儿童康复工作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自闭症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采取有效适宜的干预措施是治疗孤独症的关键。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Kanner 最初提出孤独症的病因是由于父母在情感方面的冷漠所造成的,经过广泛研究后这一理论已被推翻,研究者正在努力寻找决定本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目前孤独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的因素有:(1) 遗传因素。孤独症与一些遗传性疾病如结节性硬化、脆X综合征及唐氏综合征有关,这些疾病有明显的孤独症症状。(2)疫苗。最初有证据表明,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的接种增加了孤独症的发病率。(3) 消化系统异常。(4) 围生期异常。(5)神经病学异常。
由于病因未明造成临床治疗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对每个患儿都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国际上公认对孤独症采用综合性教育和训练、行为干预及辅以药物,患儿的预后可以有显著改善。孤独症早期教育治疗归纳如下:
结构化教育是由北卡罗莱那医学院Eric Schopler等人于1970年创立的一个个性化训练项目,强调孤独症儿童对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结构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及能力,对学习环境,包括时间、空间、教材、教具及教学活动作具有系统性及组织性的安排,以达到教学目标。结构化教育还充分利用孤独症儿童视知觉优势,利用视觉提示作为视觉线索引导儿童的活动[1]。Quill(2000)把视觉提示分为以下几种:(1)作息表。(2)提示卡。(3)社会性剧本。(4)社会性故事。(5)示范用的录影带。(6)社会行为说明。(7)视觉图卡。(8)放松提示卡。(9)社会百科全书。通过视觉提示物,将不明显的,常人已经自动化的社会互动与沟通的规范教给孤独症儿童,以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
|在国内,邹小兵,邓红珠等(2005)也报告了以家庭为基地的短期结构化教育治疗对儿童孤独症在言语、社交、感知觉、适应性行为方面的效果。可见结构化教育作为一套系统的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兼容性。“据统计,经过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该教育项目曾获得美国精神病学会的成就金奖,被认为是一种杰出的服务、训练和研究模式”[2]。
按照行为分析的观点,孤独症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行为失调和行为缺陷,这些缺陷可通过精心的指导训练及与社会的和自然的环境有建设性的交互作用来改善。行为训练的基础是经典行为主义理论与程序教学方法,如消退、泛化、强化等。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应用行为分析,即将行为分析的结果进行应用,它强调对行为
儿童孤独症的治疗进展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