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官场握手学:该松手时要松手.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官场握手学:该松手时要松手
握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节。然而在政治生活中,握手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一代伟人邓小平,便在其波澜壮阔的政治历程中,召开过两次著名的“不握手”会议:第一次是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1946年9月10日,第二次是在文革期间全面整顿的1975年3月召开的。
1946年中秋节,二野各纵队的司令员满心欢喜地赶往司令部,结果邓小平却提出召开一次“不握手会议”。他开宗明义地说:“我们把大家请来,不是欢度佳节,庆祝胜利,而是要开一个不握手的会议。我们不要以为打了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心满意足,你好我好,什么都好,要更多地想想自己的不足。”
1975年2月25日至3月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全会议,主题是解决铁路运输问题。邓小平提前几分钟快步走进会议厅,微笑着向大家点头致意。这时,几个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人走上前来,要与邓小平握手。只见邓小平迅速地举起左手在空中摇了摇,对大家说:“今天不握手了,因为工业形势很不好,等你们的工作搞上去再握手吧。”
“迟几秒”与“迎上去”
握手是一种西方礼节,传入中国之初,是否采用握手,甚至成为衡量官员开明或保守的标准。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个镜头颇有意味
――袁世凯向英者介绍自己的属下,北洋军大将冯者正准备按照中国传统礼节作揖时,冯国璋却热情地伸出了右手。
中国人之间的握手,也烙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基本的西式握手礼节非常简单,右手伸出,大拇指朝上,手掌摊平。手掌贴手掌,有力地握住另一个人的手。手垂直上下2到3次。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轻轻地握手,而且在握手之后要再握一会。因此,如中国人这般,两人握上手寒暄个十几秒乃至更长时间,在西方是极少见到的。
官场之中的握手,蕴含的意义就更加深刻。廉政?t望记者曾跟随某市的常务副市长去视察该市在一场重要展览会上的布展情况,走到展馆前,副市长便大为不悦,认为展馆的位置太偏。他甚至训斥身边的人:“你们的协调能力就这么差!政府批那么多钱,就弄个这么偏的位置。”
一直在展馆负责布展工作的旅游局副局长这时走了过来,主动伸出双手,向副市长问候。副市长面带愠色地打量着副局长,隔了几秒种后,才勉强地伸出右手。迟上几秒伸手,弄得副局长好生尴尬,副市长对下属工作的不满也清晰地传递了出去。
接下来陪同副市长视察的过程中,副局长也找机会为自己解释了一番。副市长怒气渐消。视察结束离开时,他又与众人握手告别。这一回,面对副局长伸来的双手,他第一时间迎了上去,还淡淡地说了句“辛苦了”。
在旁人看来,副市长已经接受了下属的解释,并认为自己的批评过了头。身为领导,不好意思当众承认自己刚才说错了,只好用握手传达出讯息。
上下级的手怎么握?
有人认为,上级与下级握手,无论怎么握,下级都会备感荣幸,因此不需要学什么细节;下级与上级握手,自然是礼数周到,殷勤备至,因此不用学自己都会。
对这种说法,一名官场人士并不认同:“上级与下级握手,也要注意基本的礼节,这反映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慑于你的威仪,人家或许当场不说,却并不意味着心里没意见。至于不会握手的下级,则大有人在。”
这名人士分析,不会握手的下级,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只知伸手不会停手,一类是该出手时不出手。他回忆说,一次陪市委书记下乡调研,一个

官场握手学:该松手时要松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