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天涯的“玫瑰革命”领导人
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也许没想到,卸任还不到10个月,他的厄运就来了――8月2日,第比利斯市法院做出决定,应格鲁吉亚最高检察院要求,批捕萨卡什维利,理由是他涉嫌在总统任内镇压反对派活动、破坏一家电视台和没收该电视台创始人财产等。
其实,早在今年2月,格鲁吉亚媒体就曝出萨卡什维利涉嫌谋杀前总理日瓦尼亚的消息,认为这位“玫瑰革命”的领导人可能会受到审判,其尚不足半百的人生轨迹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西方眼中的“民主”功臣
“玫瑰革命”是发生在21世纪初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中的一波浪潮,即2003年11月,在格鲁吉亚发生的反对时任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及其政府的一系列示威活动,因反对党领导人萨卡什维利每次公开露面时都手拿一枝玫瑰花,所以被称为“玫瑰革命”。最终,得到美国等支持的萨卡什维利领导的反对党获得了胜利,建立了所谓的“民主政府”,他本人也当选为格鲁吉亚总统。那一年,萨卡什维利只有36岁。
萨卡什维利曾高调推动一系列改革,并信誓旦旦要让贪污腐败在格鲁吉亚绝迹等,他因此被西方视为让格鲁吉亚实现“民主”的功臣。
萨卡什维利的政治信念,源于他的人生经历。1991年苏联解体时,萨卡什维利才是一个24岁的青年,他选择了融入西方的道路。萨卡什维利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人权学院和意大利佛罗伦萨法学院学习。1993年,他又获得美国国会奖学金,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和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毕业后在美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
对于西方生活,萨卡什维利一直非常留恋。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因把握到几次重要的机遇而受益不尽,如获得美国的丰厚奖学金、第一次外出旅游在荷兰和后来的妻子桑德拉一见钟情等,都让他对西方忆”。
但萨卡什维利知道,自己想要成功,还需要回国接地气。1995年,萨卡什维利学成归国,不久即当选为议员。2000年10月,萨卡什维利被任命为司法部长,但第二年他主动辞职,随后宣布成立统一民族运动党。2002年6月,萨卡什维利当选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市议会议长。
这期间,美国正通过“支持新生独立国家”计划,在独联体各国“培植民主土壤”、“物色民主骨干”、“树立民主榜样”,要把独联体各国打造成“新型民主国家”。经过美国的多年经营,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就成了其首先选中的“民主试验田”,“颜色革命”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和俄罗斯叫板吃大亏
2004年1月,格鲁吉亚举行总统选举,萨卡什维利大获全胜。就任总统后,亲西方的萨卡什维利就公开表达了对俄罗斯的不满,格俄关系因而不断恶化。
2008年8月8日,萨卡什维利领导的格鲁吉亚政府在欧美的支持下,趁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奥运会的时机,突然出兵,对谋求独立的南奥塞梯发起大规模进攻,与南奥塞梯有协约关系的俄罗斯政府毫不犹豫地出兵对抗,对格鲁吉亚军队狂轰滥炸,格鲁吉亚等不来美国等北约国家的支持,只能撤退。俄罗斯于8月26日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地区独立。
战争期间,萨卡什维利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专访时坦言,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就是想把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变成格鲁吉亚的“科索沃”,这是让他无法接受的。他认为,俄格战争就是西方与俄罗斯的较量。
萨卡什维利一直希望格鲁吉亚能加入欧盟,融入西方。他从不讳言对美国的好感,他将美国前总统布什视作自己的老友。在20
亡命天涯的“玫瑰革命”领导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