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这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
背景介绍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注意这些字音和字形:
(1)沁园春(qìn)
(2)峥嵘岁月(zhēng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kuò)
(5)挥斥方遒( qiú )
(6)浪遏飞舟( è )
◆诗的开头三句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时间(寒秋)、地点(湘江,橘子洲头)
前三句组成了一幅什么画面?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寒秋”二字引出的景象是否悲凉?
“秋风秋雨秋煞人”
秋风萧瑟天气凉
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请找找词中上阕的意象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万
层
漫
百
争流
红遍
击长空
碧透
尽染
翔浅底
学生研讨
分析景物的描写角度。
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景物的描写角度
山上
江中
天空
水底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视
静景
静景
动景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色彩绚丽
这几句中哪些字词表现力特别强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炼字
沁园春长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