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白腹锦鸡.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学名:Chrysolophus amherstiae):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栖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动于多岩的荒芜山地、灌丛及矮竹间。以农作物、草籽、竹笋等为食,兼食昆虫。4月下旬开始繁殖,筑巢于人畜罕至的山坡地面的倒木枯枝下或巨岩缝隙里,以枯叶或残羽为材,非常隐蔽。每窝产卵5~9枚,浅黄褐色或乳白色,光滑无斑。孵卵期为21天。分布于中国和缅甸。
目录
1形态特征
2栖息环境
3生活习性
习性
食性
叫声
4分布范围
5繁殖方式
6种群现状
7保护级别
8相关文化
绘画
1形态特征
白腹锦鸡(23张)
白腹锦鸡雄鸟头顶金属绿色,枕冠狭长,呈紫红色,后颈被以具蓝黑色羽缘的白色扇状羽;其较长的扇状羽还具一条与羽缘平行的蓝黑色横斑。上背和肩金属翠绿色,近羽缘处围以黑纹;下背羽毛较阔,略呈长方形,羽基黑色,中部具辉绿色横斑。显露于外的宽阔羽端为棕黄色。腰亦相似,但在绿色横斑上缀有白色短斑;较短的尾上覆羽黑色,中央部分具白色横斑和朱红色羽端;外侧部分具宽的白色羽端。较长的尾上覆羽白色,具粗著的蓝黑色横斑和波状黑色细纹,羽端细长而为橙红色。中央尾羽特长,白色,亦具蓝黑色横斑和横斑间杂有黑色波状细纹。外侧尾羽内翈杂有黑白相间的斜纹,外翈银灰色,具蓝黑色横斑和橄榄黄色羽缘;两翅内侧覆羽和飞羽金属暗蓝色,具黑色边缘。初级飞羽黑褐色,羽缘白色。脸和喉黑色,具金属绿色光泽。胸辉翠绿色,各羽近羽缘处围以黑纹,羽缘金属翠绿色。腹和两胁白色,下胁和肛周杂以褐斑;尾下覆羽黑色,有时缀有白色,具绿色羽缘。[1]
雌鸟额和眉部深棕红色,头顶、后颈和颈侧灰棕色,具黑色横斑和羽端。耳羽银灰而缀有黑色,背和两翅表面栗色,具黑色横斑和棕黄色羽端;腰和尾上覆羽棕色,具粗的黑色横斑和满杂以黑色虫蠹状斑;尾棕至棕红色,具不规整的黑褐色横斑及斑点。额和喉白色,羽端微缀棕或黑色;胸浅棕红色,具黑色横斑;腹白色,两胁棕黄色,尾下覆羽浅棕红色,具宽阔的黑褐色横斑。[1]
虹膜褐色(♂)或淡黄色(♀),嘴蓝灰色,脚和趾青灰色,眼周裸出部辉蓝色或蓝白色。[1]
大小量度: 体重♂650-960g,♀585-900g;体长♂1130-1450mm,♀539-670mm;嘴峰♂25-31mm,♀23-30mm;翅♂198-231mm。♀178-204mm;尾♂675-1125mm,♀263-354mm;跗蹠♂71-95mm,♀62-74mm。(注:♂雄性;♀雌性) [1]
注:白腹锦鸡图册网址
2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带,也栖息于林缘灌丛、林缘草坡、疏林荒山和矮竹丛间。其中尤以多岩石、林下较为空旷、林下灌木较为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及其林缘地带较为重要,冬季亦常下到农田地带活动和觅食。[1]
3生活习性
习性
夜间栖息于树冠隐蔽处,白天下树到地上活动和觅食,通常亮天后即下树在林中游荡觅食。除繁殖季节多见单只、成对或

白腹锦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zonghong1
  • 文件大小405 KB
  • 时间2018-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