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
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
项目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不同NaCl浓度处理对牧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主持人:
参加者:
所在学院:
专业年级: 07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指导教师: 职称
不同NaCl浓度处理对牧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引言
目前,全世界旱地农业面临干旱缺水、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和土壤盐碱化四大生态环境问题,许多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的农业生产体系由于盐碱危害而面临崩溃。全球性日益严重的土壤盐碱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危机之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粮农组织(FAO)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渍化土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为4×108~9×108hm2(Malcolm E,1998)。我国有1亿多hm2各种盐渍土地,约有10%左右的耕地常年受到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的危害(王遵亲,1993)。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地表裸露使得风沙肆虐,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王晓鹏,2009)。在耕地有限,人口不断增长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我国上亿公顷的盐渍化土壤,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纵观国内外,改良利用盐碱地的途径较多,从农村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生物措施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即以生物(耐盐植物或盐生植物)适应环境并达到改良利用盐碱地的目的。土壤盐碱化的地表植被稀疏、土壤肥力较低,在盐碱地上种植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产量低、品质劣(Shannon,1998;Munns,1998;Borsani,et al.,2003)。。牧草具有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绿化国土、美化环境等优点(刘国道,2003)。为此,可通过在盐碱地种植耐盐性牧草来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改良盐碱化的土壤,并可增加牧草收获,发展畜牧业,达到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目的。
目前牧草耐盐性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已经对多种牧草进行了耐盐性评价,并提出了一些适于各盐碱地区栽植的草种,如甘肃的碱茅,黑龙江的星星草,山东的苜蓿等,但总体上品种比较单一。对于牧草的种子发芽期的耐盐性研究较多,而对于牧草幼苗期耐盐性生长,尤其是牧草幼苗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在盐胁迫下的变化研究较少。在评价牧草抗盐性方面,人们多用一些单一的指标,这不能客观地反映牧草的真实抗性,因此需建立一套客观评价牧草抗盐性的方法。
另外,耐盐牧草在我国的主要是引种工作。一般都是从本地筛选或外地引进耐盐牧草品种用于改良盐碱地。但是推广工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受到限制,目前,应用较多的牧草品种有:碱茅、星星草、大米草、田箐、黄花草木樨和白花草木樨等,这些品种只在少数盐碱地区的盐渍化土地中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牧草的品种繁多,研究牧草耐盐性的却很少。而我国的盐渍化土壤又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类型,如何根据牧草的各个生理指标,判断牧草在盐渍化土地的适应性,快速评价牧草的耐盐性,为牧草的适应性选择提供依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采用9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7种禾本科牧草的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了处理后幼苗生长特性及其生理生化变化,并以测定的各生理生化指标为参数,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评价,以期选择出优良的耐盐牧草,为盐碱地改良、植被恢复及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与实验设计
根据滨海盐碱土的特点,选取国外引进与乡土禾本科牧草种小狼尾草(XL,本地种)、巨人狼尾草(JRL)、白狼尾草(BL)、布尼狼尾草(BNL)、三叶芒(SYM)、细叶芒(XYM)、晨光芒(CGM)7个禾本科植物种,于2010年6-10月,以人工配制的不同浓度NaCl 盐处理幼苗,共设8个浓度梯度,分别为:%、%、%、%、%、%、%、%,以蒸馏水处理的为对照,共计9种处理。每种用塑料育苗钵人工培育18盆,处理结束后对不同品种、不同处理的幼苗生长特性及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a、b及总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
研究内容
(1)不同NaCl浓度处理对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研究盐胁迫对种子发芽率、保存率和幼苗植株高度、丛幅等生长特性的影响。
(2)不同NaCl浓度处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研究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及总含量的变化。
(3)不同NaCl浓度处理对幼苗渗透调节的影响
研究不同NaCl浓度胁迫下幼苗体内脯氨酸的含量,分析牧草幼苗耐盐性的大小。
(4)对幼苗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幼苗叶片的电导率值的测定,计算细胞膜透性的大小,分析盐胁迫对幼苗细胞膜系统的影响。丙二醛是盐逆境胁迫下产生的一种膜脂过氧化产物,其含量的高低代表膜脂过氧
SRT项目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