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虚假新闻的原因分析及规避策略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虚假新闻的原因分析及规避策略研究.doc虚假新闻的原因分析及规避策略研究
:新闻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真实,每一位新闻工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真实。但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为我们带来各种好处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弊端,尤其是虚假新闻的出现,令我们读者经常困惑在各种新闻之间,需要我们读者自己做出分析与判断其真实性,这是行业的最大耻辱。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个人或媒体追求商业利益,为追求眼球效应,不惜制造假新闻、制造新闻噱头。这种虚假新闻的情况长久下去,肯定会将媒体推向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媒体公信力受到强烈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虚假新闻的成因以及一些规避措施做了介绍。
关键词:虚假新闻;原因;规避策略
:G21 :A:1005-5312(2011)30-0235-01

虚假新闻主要是指新闻报道不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甚至为了博噱头脱离和违背了客观事实。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就是虚假新闻的存在,新闻工的形象和新闻传媒的信誉,也因此受到极为严重的损害。
一、虚假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捕风捉影,求新求奇
这些年,全国乃至全球的媒体数量大增,发展迅速,竞争加剧。为了抢夺市场,吸引更多的广告,扩大发行量,几乎没有一家媒体不想抢新闻、抢首发新闻、抢可读性强的新闻,于是这就为虚假新闻的顺理成章的出笼提供了可乘之机。为了抢夺第一手新闻,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出于利益的驱动,制假者在去猎奇、追逐耸人听闻的消息的过程中可以说乐此不疲,目的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四川《廉政瞭望》杂志为迎合受众猎奇心理的需求,在没有向有关方面证实的情况下,就刊播了《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李兆才出狱后卖烧烤》这条新闻,造成全国许多X站转载。事实结论是该新闻成了07年十大假新闻之一。
(二)传播途径泛滥,缺乏监管
新闻的传播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广泛,人们获取信息和新闻传播的重要途径随着近几年来通讯业和X络的新起和发展而发生了改变,这些新方式基本上在某些程度上超过了传统的杂志、报纸和电视。媒体、X络媒体等新的新闻传播途径的出现,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其监管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没有完善的问责制度,还在进一步探讨X络实名制问题,X络中人的身份真实性问题;其次主要是依靠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来公布X络、新闻的,这就为考证这一事件的真实情况加大了难度,为其作假提供了便利。
(三)宣传典型,任意拔高
在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是产生虚假新闻的社会原因的主要表现。例如,一些领导干部只希望报道自己的成绩、经验和功劳,容不得批评意见。爱听恭维话,任意拔高,好大喜功。这就造成了许多新闻媒介通常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只报喜不报忧的现象,给群众带来了一种新闻报道不可信、不真实的总体印象。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包括走后门、拉关系,大大的影响了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二、虚假新闻的成因分析
新闻打假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尽管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打假力度,但是也没有完全遏制虚假新闻的产生。但是由于目前业界人士对虚假新闻认识不足,导致许多虚假新闻不但没有遏制,反而还像得到默认许可一样不断泛滥。不少记者认为,在一些报道中,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吸引别人的眼球,可以“忽视”一些细节因素。正是在这种理论下,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各种虚假新闻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各种新闻媒体以及报纸杂志中。因此要想要想制止虚假新闻的产生

虚假新闻的原因分析及规避策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