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解构文化英雄——评杨世膺《别有用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解构文化英雄——评杨世膺《别有用心》
当我们在谈论后现代艺术的时候,常常以新、奇、险、怪为其基本表征,常以众多的个人性为其基本的表述理由。从个人性的意义上说,大致是不错的:其所依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怎样都行”。“怎样都行”搁在西方的后现代语境里面,大致也是不错的:因为他们缘于“我思”的主体过度膨胀而终于导致了非中心化,由语言和知识建构的主体终于解体,而导致了非理性化、零散化,同时又因时间的破碎而导致了空间化,等等。可搁在我们的语境里面,就显得比较滑稽。恰恰是我们具体的一个个个人的问题大了:除了传统唯精神的人文主体建构,更为严重的是无可救药的自我主义盛行,除了八仙过海就基本不懂得尊重别人,更不可能懂得尊重别人的利益……由此种种,“怎样都行”的直接后果是恶性泛滥,彼此拼命地争夺着种种话语权,而一旦获得话语权便唯我独尊,全然不顾别的个体表达的权利,最终导致我们自身的无论新旧的人文精神丧失殆尽。于是,在毫无规则的种种个人“运作”当中,后现代艺术在中国多少有点处于毫无章法的“狂欢”状态。

契机与转机在于国际化浪潮,我们的艺术和艺术家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对后现代艺术的认识和演练进入新的世纪时确实获得了全面的提高和全新的突破。在我看来,这完全是艺术的国际化真正展开了我们的后现代视野,是文化的冲突和交流与对话,让我们中国的后现代艺术获得了勃勃生机。

这显然是一种完全矛盾的描述。但这可能是事实,仅仅是事实而已。这也许可以暂时转移一下我们的视线。杨世膺先生的《别有用心——蔡国强大写意》一书,也许便可以是这种视线转移的最好注脚。我们知道,蔡国强如果不算最早也是属于较早走出国门的中国艺术家,让人意味深长的是:他用的是东方的人文“炸毁”西方的理性,或者干脆是与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殊途同归于解构主义洪流。此其一。其二,蔡国强的东方人文性解构西方的科学主义的技术性,似乎给西方人的“已经完全为技术所肢解”的日常现实带来了某种共鸣谐振,但,毕竟循序的也是从观念、行为到装置到过程的过程,也就是说无论是火药、中药还是泉州船骨乃至黄河渡口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原始羊皮袋,他都明显地参与了观念,仍然沿袭“点子主义”以及“偶发”“过程”一路的范畴,并始终强调了现场体验。那么,对蔡国强的人文性“点子”解读显然就形成了杨世膺特别着力处。杨世膺采用的是易理之学解释蔡国强的艺术行为,不管这种解释是否有效或者是否有理论上的说服力,但他的解释不是从外部而是从艺术行为的内部,渐次展开了蔡国强艺术的对世界的一种认知模式,我以为是颇具独到眼光和独运的匠心的。尤其是国内艺术界盛传蔡国强的“艺术是可以乱搞的”的说法并颇有微词的情形下,杨世膺的《别用用心》显然也有着某种以正视听的作用和效果。杨世膺甚至不厌其烦地描述了蔡国强是如何地“见招拆招”,如何用东方的“中庸”有效地进入西方的后现代语境,他甚至拿杜尚的“小便池”的“冷形态”来对应于蔡国强的“热形态”,并声称“中国龙”逆当年八国联军的路线,“日本-美国-西欧”地如入无人之境。在我看来,艺术的调门似乎太高了点:艺术并没有这么大的力量。与其说蔡国强有着所谓的文化“西征”意义,我倒不如把蔡国强看成一个
“文化英雄”,无论是《龙来了!狼来了!成吉思汗的方舟》《有蘑菇云的世纪》《文化大混浴》《地球也有黑洞》《草船借箭》还是《威尼斯收租院》等等,均在西方的后现代

解构文化英雄——评杨世膺《别有用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