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鼠”大学的丰厚馈赠
当我说我就读于一所新办的高校时,或许有人会将我看做悲哀的“小白鼠”,这样的情形自从入校后似乎我就习惯了,但人生的每一步何尝不是实验?我相信所有的经历最终都会化成宝贵的人生财富。如果要明确指出南科大所给予我的财富是什么,我想是一种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付出的信念,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以及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和希望的勇气。
多年以后,当我白发苍苍追忆青春岁月时,高考那一年一定会最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一年的3月,当我的同窗们还在高中最后一学期里为那个即将到来的高考咬牙奋斗时,我放弃高考,选择了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南方城市,走了一条很少有人走过的道路。
就这样,我选择了南科大。
我们的气质如此契合
在即将升入高三的那段时间,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正忙碌地准备高考,也开始关注各大高校的招生信息。一次闲聊中,我得知深圳有一所新办的学校正在筹备招生,这所学校与众不同,要走国外高校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路子,目标定位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它的名字在高校报考志愿名单中找不到:南方科技大学。
我一下被这些特点吸引了,开始收集相关资料,没想到了解得越多,我对南科大越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们的气质如此契合,我甚至觉得在高考之前遇到这所学校是命运的安排。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热爱挑战,热爱向一切我认为不合理的规则说不;我还是一个比较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因此以“回答钱学森之问”“倡导教育改革”为目标的南科大对我很有吸引力。父母听到我的决定,最初很有顾虑,毕竟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就业风险很大。好在我家气氛比较民主,他们给我详细列出了去南科大的优势和风险,剩下的就让我自己决定了。
我并不太在乎文凭,我只是不想和其他人一样:去一所大学混一张文凭,然后在社会的风浪中挣扎,被生活推着走,逐渐丧失理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也知道,也许去南科大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但如果我不去,我会因为没有尝试而后悔一辈子。
这或许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理想主义,但入学后和同学们交流,发现怀有这种想法的并不只是我一个人。虽然有人是被南科大承诺的雄厚师资和先进的硬件所吸引,也有人是看重毕业后与国外高校的对接,但我们都有个共识:认为这将是一场可能改变中国的教育改革,并愿意参与其中。
第一次亲密接触
我很快报考了南科大的自主招生,并因为曾在高二时参加过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考试,成绩过了当地一本线,获得了直接去深圳参加复试的机会。
整个复试过程非常有趣。
第一场是面试,几位考官(后来成为了我们的教授)针对每个人的报名资料和我们自由交流,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还要求用英语作答,想来是要考察知识面和交流能力。面试的形式比较自由,有一位同学说他最喜欢数学,教授们就兴致勃勃地同他讨论哪个数学公式最优美。
问我的问题是:“目前高温超导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多少?”“简单描述一下你所知道的纳米材料的概念、性质、发展现状和前景。”我之前对材料领域非常感兴趣,这几个问题难不倒我,但后来的一个问题让我颇有压力:“你认为中东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英文回答。”我忘了自己怎么回答的了,只记得自己磕磕巴巴,答得不好。
第二场是心理测试。几张试卷上没有任何提示,只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图案,代表着某些变量或运算关系,考生需要根据这些规则计算出不同图案组合的结果。
“白鼠”大学的丰厚馈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