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法刍议
摘要:身体素质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各器官系统机能在工作中的综合表现。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更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体育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第一位。
关键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生活、学习和劳动中,在中枢神经作用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当然,身体素质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基本状态和功能能力。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承受能力的强弱。学校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直接场所,而体育运动则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直接方式。那么,体育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呢?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身体素质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条件,近两年国家也加大了对学生体质锻炼的物质投入,把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上议程。从《全民健康条例》到“学生阳光体育计划”等,这些举措都对提升学生健身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健康的身体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保障,学校体育教学是采用不同方法锻炼学生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是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大举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规定:
“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美国学者布切尔也指出:体育课程应基于参加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上,促进终身体育。学校对人的培养应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教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好处,好的身体素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力量源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要想让学生有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首先在思想上教师应正确引导其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思想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能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真正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1]。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教育课上教师只是枯燥地讲解,学生听得烦躁,不愿学、不愿动。所以在教学时体育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学生只有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才会自觉的、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参加体育运动的意义,使学生意识到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仅难以保证当前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继续升学和将来的工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体育项目,大多数学生都会对竞赛或游戏感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恰当地采用竞赛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游戏活动,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
,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能够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总是死板地以教材为主体,以个人为中心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更加凸显的是教师的作用,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体现。在教学上,基本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法刍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