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则是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形成的系统。而文明则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且进步发展的一种状态和成果。生态文明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态;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一、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离不开自然界,要靠自然界来生存。[1]生态则是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形成的系统。而文明则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且进步发展的一种状态和成果。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2]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从人类在原始的自然界留下自己的印记以后,人类的活动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与破坏。例如原始人类学会了使用火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可是用火不小心就会使大片的森林、草地发生火灾、破坏植被。到了现代,由于无节制地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人类遭受了自然和社会双重的报复和惩罚:一是自然性的报复和惩罚,如水源枯竭、土壤退化、空气污染、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灾害频繁等等;二是社会性的报复和惩罚,如人口膨胀、失业剧增、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物欲横流、道德败坏、犯罪严重、社会动荡等等。长期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其结果往往是顾了眼前的局部利益,却损害了长远的整体利益:顾了少数人的适当利益,却损害了大多数人的正当利益;顾了当代人的需求,却危害了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和机会。马克思对此早有洞察,他指出:“耕作的最初影响是有益的,但是,由于砍伐树木等等,最后会使土地荒芜。”人类为创造现代文明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却付出了环境被破坏的沉重代价。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重申,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至此,“四大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都被正式载入党的史册。这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涵,也极大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fjmvg9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6